初级护师

导航

2019年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重点第十二章第一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1-01

  (六)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病人管理必须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建立健全城乡三级医疗卫生防疫网。

  早报告: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所属地管理原则,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人民政府 卫生部。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规定,传染病分为3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

  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1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24小时。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棘球蚴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

  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在监测点内按乙类传染病方法报告。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如灭钉螺-血吸虫。

  (1)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的有: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经虫媒传播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

  经胃肠道传播的有:中毒性痢疾、脊髓灰质炎。

  (2)一般卫生措施:卫生处理和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的关键步骤,此外消灭老鼠、蚊蝇,管理好家禽、家畜,对于虫媒传染病和动物源性传染病的预防极为重要。

  3.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力武器。主动免疫其保护作用大多可持续数年。被动免疫的保护作用时间较短。

  (七)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

  1.建立预诊制度

  传染病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患儿预诊后按不同病种分别在指定的诊室进行诊治。

  2.疫情报告

  发现传染病后应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向防疫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疫源地消毒,防止传染病的播散。

  3.隔离制度

  将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病人隔开,暂时避免接触,以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称隔离。隔离的目的在于控制传染源,防止医院内交互感染和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便于对传染病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及周围环境小的病原体进行消毒处理,以切断传播途径。

  4.消毒制度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播散,防止交叉感染。

  (1)预防性消毒:对疑有传染源存在和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2)随时消毒: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随时进行的消毒。

  (3)终末消毒:传染病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对病人、病室及用物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5.观察病情

  急性传染病的病情进展快、变化多。护理人员应掌握小儿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规律,及时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

  6.卫生宣教

  是搞好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针对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卫生知识的宣教。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

  A.潜伏性感染

  B.病原体被清除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隐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但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体征,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特异性抗原或抗体。

  在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中,所占比例最低,但最易识别的是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传染过程的5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隐性感染最多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而显性感染最少,但最易识别。

  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A.微生物,宿主,媒介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病原体,环境,宿主

  D.病原体数量,致病力,定位

  E.病原体,人体,他们所处的环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三个基本环节。

  为甲类传染病的一组疾病是

  A.流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黑热病、炭疽

  C.流行性出血热、疟疾

  D.鼠疫、霍乱

  E.麻风病、伤寒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艾滋病

  B.流行性斑疹伤寒

  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流行性感冒

  E.霍乱

  1.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

  2.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