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

导航

2019年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重点第四章第三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9-29

 第四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章配套练习:

  儿科护理学2019年初级护师章节练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2019年初级护师章节练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2019年初级护师章节练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2019年护师备考指导:951377570。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熟练掌握

(2)临床表现

掌握

(3)辅助检查

掌握

(4)治疗要点

掌握

(5)护理措施

熟练掌握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一、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为皮肤下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小儿户外活动少。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若日光照射不足或未添加鱼肝油等,则易患佝偻病。

  3.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 生长过速,所需维生素D也多。早产儿体内储存不足,极易发生佝偻病。

  4.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均可导致小儿发生佝偻病。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吸收钙、磷减少,血钙、血磷水平降低。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增加,从而加速骨溶解,释放骨钙入血,以维持血钙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但因甲状旁腺素(PTH)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而使尿磷排出增加,导致血磷降低、钙磷乘积降低(每分升血清钙磷含量的毫克数相乘值,即钙磷乘积,正常值>40),最终骨样组织钙化受阻,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局部骨样组织堆积,碱性磷酸酶增多,从而形成骨骼病变和一系列佝偻病的症状体征以及血液生化改变。

  重点提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见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重点提示:

  佝偻病是甲状旁腺能代偿亢进,能分泌甲状旁腺素,升钙降磷,补充血钙不至于抽搐。

  佝偻病抽搐主要是甲状旁腺不能代偿亢进,分泌不了甲状旁腺素,血钙下降-抽搐。

  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一)初期

  多数小儿出生3个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

  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此期常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检查可正常或临时钙化带稍模糊;

  血生化检查血钙浓度正常或稍低,血磷浓度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

  若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为极期。

  (二)极期

  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迟缓。

  1.骨骼改变

  (1)头部:3~6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可出现乒乓球样的感觉;7~8个月患儿可有方颅或鞍形颅;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

  (2)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胸部骨骼出现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郝氏沟;胸骨突出,呈鸡胸或漏斗胸,影响呼吸功能。

  (3)四肢:6个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小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负重可出现下肢弯曲,形成“O”形腿或“X”形腿。常久坐位者可见脊柱后突或侧弯。

  佝偻病活动期骨骼畸形与好发年龄(八版)

部位

名称

好发年龄

头部

颅骨软化

3~6个月

方颅

8~9个月

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

迟于1.5岁

出牙延迟

1岁出牙,2.5岁仍未出齐

胸部

肋骨串珠

1岁左右

肋膈沟

 

鸡胸、漏斗胸

 

四肢

手镯或脚镯

>6个月

“0”形腿或“X”形腿

>1岁

脊柱

后弯、侧弯

学坐后

骨盆

扁平

 

  3~4个月婴儿佝偻病激期较特殊的表现是

  A.夜间惊啼

  B.肋骨串珠

  C.方颅

  D.枕秃

  E.颅骨软化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3~6个月婴儿佝偻病激期可见颅骨软化。选项A、D为初期的表现,肋骨串珠见于1岁左右患儿,方颅见于7~8个月的患儿,所以答案选E。

  8个月佝偻病患儿多见的骨骼系统改变是

  A.方颅

  B.手镯征

  C.肋膈沟

  D.颅骨软化

  E.肋骨串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方颅见于7~8个月的患儿。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患儿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表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落后,腹肌张力低,腹部膨隆如蛙腹。

  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重症患儿脑发育受累,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常伴发感染。

  血液生化检测患儿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三)恢复期

  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

  血清钙、磷浓度、钙磷乘积也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开始下降,约4~6周恢复正常。X线检查骨骺异常明显改善。

  (四)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正常,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四、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和控制病情活动,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活动期 合理喂养,多晒太阳。

  给予维生素D制剂,口服法:每日50~100μg(2000~4000IU),视临床和X线检查情况,4周后改预防量,每日400IU。

  注射法:用于重症和合并肺炎、腹泻、急性传染病以及无法口服者,一次肌内注射维生素D320万~30万IU,3个月后口服预防量。

  3个月以内小婴儿或有手足搐搦症病史的婴儿,在肌内注射维生素D前2~3日至注射后2~3周,口服钙剂,防止低钙抽搐。

  口服治疗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患儿的时间是

  A.至痊愈

  B.用1个月

  C.用至3岁

  D.用至症状消失

  E.用3~6个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口服法:每日50~100μg(2000~4000IU),视临床和X线检查情况,4周后改预防量,每日400IU。

  3个月婴儿,冬季出生,人工喂养,近日来夜啼,睡眠不安,头部多汗,查体可见枕秃,未见骨骼畸形,X线无异常。该患儿应考虑为

  A.佝偻病早期

  B.佝偻病活动期

  C.佝偻病恢复期

  D.佝偻病后遗症

  E.佝偻病极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佝偻病早期:多数小儿出生3个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2.恢复期

  在夏季多晒太阳,冬季每日给予预防量口服。

  3.后遗症期

  加强体格锻炼,对骨骼畸形者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矫正。严重骨骼畸形者需外科手术矫治。

  五、护理措施

  1.定期户外活动

  指导家长带小儿定期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活动时间由短到长,从数分钟增加至1小时以上。

  夏季气温太高,应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尽量多暴露皮肤。

  冬季室内活动时开窗,让紫外线能够透过。

  2.补充维生素D

  (1)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肝、蛋、蘑菇等。

  (2)遵医嘱给予维生素D制剂,注意维生素D过量的中毒表现,如遇过量立即停服维生素D。

  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避免过早、过久地坐、站、走以防发生骨骼畸形。

  严重佝偻病患儿肋骨、长骨易发生后骨折,护理操作时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

  4.加强体格锻炼

  对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如遗留胸廓畸形,可做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施行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X”形腿按摩内侧肌,以增加肌张力,矫正畸形。对于行外科手术矫治者,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矫形器具。

  5.预防感染

  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避免交叉感染。

  6.健康教育

  ①给孕妇及患儿家长讲述有关疾病的预防、护理知识,宣传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钙和蛋白质的食物;尽早开始户外活动和晒太阳;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更应加强户外活动,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和钙剂,并及时添加辅食。

  ②以示范和指导练习的方式讲授户外活动、日光浴、服维生素D及按摩肌肉矫正畸形的方法。

  [预防]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日,3个月后改预防量。

  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至2岁。夏季户外活动多。(考题如果没有说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时按足月儿的标准为主。)

  佝偻病必考点总结:

  ①病因-日照不足

  ②发病机制-甲状旁腺代偿亢进

  ③症状与体征:早期、极期

  ④诊断

  ⑤预防

  某新生儿家长向护士咨询如何服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护士的正确回答是

  1.小儿开始服用维生素D的时间是

  A.生后立即

  B.生后2周

  C.生后2月

  D.生后4月

  E.生后半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

  2.每日服用维生素D的剂量是

  A.100IU

  B.200IU

  C.300IU

  D.400IU

  E.1000IU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至2岁。考题如果没有说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时按足月儿的标准为主。

  患儿11个月,因睡眠不安、多汗、易惊来院就诊,体检可见明显方颅、肋骨串珠,诊断为佝偻病活动期。

  1.该患儿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是

  A.大剂量维生素D

  B.大剂量钙剂

  C.先用维生素D后用钙剂

  D.先用钙剂后用维生素D

  E.在使用维生素D的同时适当补充钙剂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佝偻病活动期的治疗方法是补充维生素D+钙剂,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2.对患儿母亲进行护理指导时,下列提法哪项不妥

  A.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B.多抱患儿到外面晒太阳

  C.按医嘱给服鱼肝油

  D.多给患儿进行站立等运动锻炼

  E.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佝偻病活动期时应避免过早、过久地坐、站、走以防发生骨骼畸形。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早出现的骨骼改变是

  A.肋骨串珠

  B.“O”型腿

  C.手镯、足镯

  D.方颅

  E.颅骨软化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佝偻病早期:多数小儿出生3个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后遗症期的临床特征是

  A.骨骼畸形

  B.长骨干骺端异常

  C.血磷、钙降低

  D.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E.易激惹、烦闹、多汗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正常,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

  A.提倡母乳喂养

  B.每日补充维生素D1000IU

  C.及时添加辅食

  D.增加户外活动

  E.生后2周即应补充维生素D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更应加强户外活动,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和钙剂,并及时添加辅食。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