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

导航

2020初级护师妇产科护理学:分娩期妇女的护理(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2-13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胎头下降曲线:是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胎头颅骨最低点平坐骨棘平面时,以"0"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上1cm时,以"-1"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下1cm时,以"+1"表达,依此类推。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枕颏径:又称大斜径,为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顶部的距离,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13.3cm。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此题考查了骨盆轴的定义。骨盆轴是指连接骨盆腔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此轴的特点是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子宫下段的形成:由非孕期时长约1cm的子宫峡部伸展形成。在妊娠12周时已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到妊娠末期逐渐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的规律宫缩进一步使子宫下段拉长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ABCE均不对,正确的应该是:

  A.骨盆各平面最短的横径是出口平面横径,即坐骨结节间径,正常值9cm

  B.入口平面前后径比横径短

  C.出口平面横径比前后径短

  E.骨盆正常倾斜度为60°。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影响分娩的四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大小、胎位、畸形)、精神心理因素。不包括B答案。

  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胎膜破裂:宫缩时,子宫羊膜腔内压力增高,胎先露部下降,将羊水阻断为前、后两部,在胎先露部前面的羊水量不多约为100ml,称为前羊水,它有助于扩张宫颈口。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逐渐加强,子宫羊膜腔内压力更高,当羊膜腔内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胎膜自然破裂,称为破膜。破膜多发生于宫口近开全时。

  活跃期是指从宫颈扩张3cm至宫口开全10cm。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排除答案C。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破膜多发生于宫口近开全时。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入盆)。正常胎儿在子宫内,胎头呈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衔接。

  1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临床上以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胎头下降程度可通过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先露部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的关系来确定。若先露部颅骨最低点在坐骨棘水平时以“0”表示,棘上1cm为“-1”,棘下1cm为“+1”,依此类推。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俯屈时,位置最低的不是前囟。故A错。

  内旋转是后囟转至母体前方。故B错。

  仰伸是颏部与胸部分开。故C错。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故E错。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正常枕先露分娩机制的顺序: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

  1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临床上以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作为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

  1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胎头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称为内旋转。在骨盆底完成。

  1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内旋转:胎头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称为内旋转。当俯屈下降时,枕部受肛提肌的收缩力将胎头推向前方,使枕部向前旋转45°,即后囟转到耻骨弓下面,此时往往是在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二产程中,宫缩时肛提肌的收缩可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完成内旋转及仰伸等作用,有利于胎儿娩出,并且在第三产程时可协助胎盘娩出。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子宫收缩力包括: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缩复作用。

  1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双顶径: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临床以B型超声测此值判断胎儿大小。一般足月妊娠时平均值约为9.3cm。

  2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A、B、C、D是胎头的4条主要径线,其中双顶径平均为9.3cm,枕下前囟径约为9.5cm,其他径线均在10cm以上,所以D最短。

  2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子宫肌收缩与其他部位平滑肌或横纹肌不同,每次宫缩时,子宫肌纤维缩短变宽,宫缩后肌纤维虽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此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2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和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2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全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频率逐渐增加,强度逐渐加强,子宫腔内压力逐渐加大。每次宫缩由弱渐强,维持一定的时间,随后由强渐弱,直至消失称为“间歇期”。选项B描述不够准确。

  2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枕下前囟径:又称小斜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9.5cm,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

  2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胎头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称为内旋转。

  2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子宫收缩具有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以及缩复作用的特点。节律性是指子宫收缩由弱变强,持续一段时间后由强变弱,直至消失,子宫肌肉恢复松弛,间歇一段时间后开始下一次的宫缩的现象。极性是指子宫收缩以子宫底部为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的特点。缩复作用是指子宫收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虽有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强度的现象。本题所描述的是子宫收缩的对称性。

  2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肌和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以及肛提肌收缩力。其中子宫收缩力是最重要的,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产力最主要的部分。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