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5-20
中A.5
B.6
C.8
D.10
【答案】D
【解析】对于小型湖泊与水库:平均水深<10m时,水面下0.5m,并距湖库底不小于0. 5m处设一取样点;平均水深≥10m时。水面下0.5m处和水深10m,并距底不小于0. 5m处各设一取样点。
32.某排污品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为15m3/s,其水域规模为()。
A.大河
B.中河
C.小河
D.特大河
【答案】B
【解析】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为大河:150≥m3/s;中河:15~150m3/S;小河:<15m3/s。
33.一般情况,海湾三级评价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
A.大潮期和小潮期
B.小潮期
C.大潮期
D.枯水期
【答案】A
【解析】海湾的一、二、三级评价都应调查大潮期和小潮期。
34.污水中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 )。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答案】B
【解析】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三种:①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②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1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③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p="">
35.对大、中河,河宽大于50m者,共设三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A.0.2
B.0.3
C.0.5
D.0.6
【答案】C
【解析】对大、中河,河宽大于50m者,共设三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0. 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36.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某些影响(如感官性状、有毒物质在底泥中的累积和释放等)以及某些过程(如PH值的沿程恢复过程)等,目前尚无实用的定量预测方法,这种情况,当没有条件进行类比调查法时,可以采用()。评价等级为三级且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不大而预测又费时费力时也可以采用此法预测。
A.熟悉模型
B.专业判断法
C.物理模型
D.室内试验
【答案】B
【解析】预测环境影响时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预测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当没有条件进行类比调查法时,可以采用专业判断法,评价等级为三级且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不大而预测又费时费力时也可以采用此法预测。
37.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 )三级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A.支流、江心洲、汇合后主流
B.河流无感潮段、河流感潮段、口外滨海段
C.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
D.支流、汇合前主流、江心洲
【答案】C
【解析】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三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小河汇入大河时可以把小河看成点源。河流与湖泊、水库汇合部可以按照河流与湖泊、水库两部分分别预测其环境影响。
38.有一黑色金属矿山项目,若对其排放的污水水质进行调查,则应调查的水质参数正确的是( )。
A.pH、悬浮物、硫化物、铜、铅、锌、镉、汞、六价铬
B.pH、悬浮物、COD、硫化物、铜、铅、锌、镉、汞、六价铬
C.pH、悬浮物、水温、硫化物、铜、铅、锌、镉、汞、六价铬
D.pH、悬浮物、BOD。、硫化物、铜、铅、锌、镉、汞、六价铬
【答案】A
【解析】常规水质参数为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凯氏氮或非离子氧、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磷以及水温为基础,根据水域粪别、评价等级、污染源状况适当删减。特征水质参数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选定。
39.河流水质采样时,取样断面上取样垂线设置的主要依据为()。
A.流量
B河宽
C.流速
D.水深
【答案】B
【解析】河流水质采样时,取样断面上水质取样垂线设置原则是每个断面处按照河宽布设水质取样垂线,每根垂线上按照水深布设水质取样点。
40.工业污水按()确定监测频率。
A.生产周期
B.实际工作日
C.自然工作日
D.监测单位要求
【答案】A
【解析】工业污水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 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样一次。 24h不少于2次。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日均值计算。
41.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m3/s,二级评价,不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60m,水深4.2m,在取样断面上每次应取()分析。
A.1个混匀水样
B.2个混合水样
C.3个水样
D.6个水样
【答案】A
【解析】二、三级评价水样韵对待: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该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他情况每个取样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即在该断面上各处所取的水样混匀成一个水样。
42.对于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m时,在水面下0.5m及( )以下,距底0.5m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
A.逆温层
B.0℃等温层
C.斜温层
D.5℃等温层
【答案】C
【解析】当平均水深大于等于10m时,首先应找到斜温层,在水面下0.5m度斜温层以下,距底0. 5m上以处各取一个小样。
4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规定,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将建设项目分为( )类。
A.二
B.三
C.四
D.五
【答案】C
【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规定,根据建设项目时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详见导则附录A. Ⅰ类、Ⅱ类、Ⅲ类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执行本标准,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环境影响评价。
4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一地下环境》,某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区内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督点应不少于()。
A.5
B.7
C.9
D.11
【答案】A
【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环境》(HJ 610-2016),二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不少于5个点,可能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2~4个。原则上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2个。
45.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阶段。
A.准备阶段
B.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
C.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
D.结论阶覆
【答案】C
【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规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①准备阶段;②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③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④结论阶段。其中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要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