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

导航

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知识点:河流、海域水质数学模式的适用条件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2-19

河流、海域水质数学模式的适用条件

  1. 河流水质数学模式

  (1)河流完全混合 模式

  式中:c—污染物浓度(垂向 平均浓度,断面 平均浓度),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h—河流来水污染物浓度,mg/L;

  Qp—废水排放量,m3/s;

  Qh—河流来水流量,m3/s。

  适用条件:①河流充分混合 段;

  ②持久性 污染物;

  ③河流为恒定流动 ;

  ④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2)河流一维稳态 模式

  式中:c—计算断面的污染物浓度,mg/L;

  c0—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mg/L;

  K1—耗氧系数,1/d;

  K3—污染物的沉降系数,1/d;

  u—河流流速,m/s;

  x—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计算断面的距离,m。

  适用条件:①河流充分混合 段;

  ②非持久性 污染物;(与完全混合不同)

  ③河流为恒定流动 ;

  ④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对于持久性 污染物,在沉降作用明显 的河流中,可以采用沉降系数 K 3 替代上式中的( K 1 +  K 3 来预测持久性污染物浓度的沿程变化。

  注:导则考试中,仅有以上两种模式的数学表达式在考题中出现过,因此,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两个表达式,并理解其中参数的含义。从二维开始,考试均考查模式的适用条件,为方便大家复习,少走弯路,以下仅降解模式的适用条件。

  (3)河流二维稳态混合 模式

  适用条件:①平直、断面形状规则 河流混合 过程段;

  ②持久性 污染物;

  ③河流为恒定流动 ;

  ④连续稳定排放 ;

  ⑤对于非持久性 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

  (4)河流二维稳态混合累积流量 模式

  适用条件:①弯曲、断面形状 规则 河流混合 过程段;(与二维稳态混合不同)

  ②持久性 污染物;

  ③河流为恒定流动 ;

  ④连续稳定排放 ;

  ⑤对于非持久性 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

  (5)Streeter-Phelps(S-P )模式

  适用条件:①河流充分混合 段;

  ②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 ;

  ③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

  ④河流为恒定流动 ;

  ⑤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6)河流混合过程段与水质模式选择

  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排污口上游河段

  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 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 小于 平均浓度的 5% ,可以认为达到均匀 分布。

  混合过程段:是指排放口 下游 达到充分混合断面 以前 的河段。

  混合过程段的长度可由下式估算:

  式中:L—达到充分混合断面的长度 ,m;

  B—河流宽度 ,m;

  a—排放口到近岸水边 的距离,m;

  H—平均水深 ,m;

  u—河流平均流速 ,m/s;

  g—重力加速度,9.8 m/s2;

  i—河流底坡坡度 ,‰。

  在利用数学模式预测河流水质时,充分混合段 可以采用一维 模式或零维 模式预测断面平均水质;在混合过程段 需采用 维或三维 模式进行预测。

  大、中河流一、二级 评价, 排放口 下游 3~5km 以内集中取水点 或其他特别重要 的用水目标 时,均应采用二维及三维 模式预测混合过程段 水质。其他情况可根据工程特性、水环境特征、评价工作等级当地环保要求 ,决定是否采用二维及三维模式。

  2. 河口水质数学模式

  (1)一维动态混合 模式

  适用条件:①潮汐河口充分混合 段;

  ②非持久性 污染物;

  ③污染物排放为连续稳定排放非稳定排放 ;

  ④需要预测任何时刻 的水质。

  (2)O’connor 河口模式(均匀河口)

  适用条件:①均匀的 潮汐河口充分混合 段;

  ②非持久性 污染物;

  ③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

  ④只要求预测潮 平均、高潮 平均和低潮平均水质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