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知识要点(3)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22
中9.清洁生产分析与循环经济
9.1 熟悉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⑴国家已发布行业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技术指南的CP,应按所发布的规定内容和指标进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必要时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与建议。⑵国家未发布行业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技术指南的CP,结合行业及工程特点,从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与设备、生产过程、污染物产生、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确定清洁生产指标和开展评价。
9.2 了解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从企业、区域或行业等不同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废物处置途径。
10.污染物总量控制
10.1 了解CP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在CP正常运行,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清洁生产的前提下,按照节能减排的原则给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10.2 熟悉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的要求。⑴根据国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有关要求和地方EP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指标,分析CP污染物排放是否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并提出CP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纳入所在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⑵必要时提出具体可行的区域平衡方案或削减措施,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和目标管理要求。
1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进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应从CP产生的正负两方面EI,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估算CP所引起EI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CP的费用-效益分析中,作为判断CP环境可行性的依据之一。
从环境因素、资源类别、社会文化等方面筛选需要或者可能进行经济评价的环境影响因子,对量化的环境影响进行货币化,并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CP的经济分析。
12.方案比选
12.1 熟悉同一CP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从EP角度进行比选。
12.2 熟悉方案比选的重点:重点进行选址或选线、工艺、规模、EI、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比选。
12.3 了解不同评价方案及推荐方案评价的要求:对于不同比选方案,必要时应根据CP进展阶段进行同等深度的评价。给出推荐方案,并结合比选结果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12.了解EIA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⑴EIA文件应概括地反映EIA的全部工作,环境现状调查应全面、深入,主要环境问题应阐述清楚,重点应突出,论点应明确,EP措施应可行、有效,评价结论应明确。⑵文字应简洁、准确,文本应规范,计量单位应标准化,数据应可靠,资料应翔实,并尽量采用能反映需求信息的图表和照片。⑶资料表述应清楚,利于阅读和审查,相关数据、应用模式须编入附录,并说明引用来源;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应注意时效性,并列出目录。⑷跨行业CP的EIA,或评价内容较多时,其EI报告书中各专项评价根据需要可繁可简,必要时,其重点专项评价应另编专项评价分报告,特殊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
专项设置内容
污染影响为主的CP: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清洁生产分析、环境风险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评价结论与建议等专题。
生态影响为主的CP:施工期、环境敏感区、珍稀动植物、社会等影响专题。
EI报告书的编制内容:⑴前言,简要说明CP的特点、EIA的工作过程、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EI 报告书的主要结论。⑵总则。阐述编制依据,明确评价因子(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⑶CP概况与工程分析。⑷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⑸EI预测与评价,包括预测时段、预测范围、内容、方法、结果及其分析和说明;⑹社会EI评价。⑺环境风险评价。⑻EP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⑼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⑾EI经济损益分析。⑿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⒀公众意见调查。⒁方案比选。⒂EIA结论。⒃附录与附件。
序号 |
项 目 |
方 法 |
1 |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
(1)网络法(2)矩阵法 (3)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 |
2 |
工程分析的方法 |
(1)类比分析法(2)物料平衡计算法(3)实测法(4)实验法(5)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
3 |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
(1)收集资料法 (2)现场调查法 (3)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 |
4 |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 |
(1)数学模式法 (2)物理模型法 (3)类比调查法 (4)专业判断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