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联系地址:未提供
- 网站简介:毕节,乌蒙山腹地,川滇黔锁钥,贵州高原屋脊,长江珠江屏障。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靠贵阳市、遵义市,南连安顺市、六盘水市,西邻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北接四川省泸州市,为乌江、北盘江、赤水河发源地;辖七 星关区、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7县2区250个乡(镇、办事处),国土面积26853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833.89万人;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处位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与威宁县交界的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屋脊;大部分地方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日照1231小时、气温13.09℃、降雨量1129.04mm、无霜期266天,森林覆盖率38.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适合于多种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繁衍。
毕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古朴。夏为梁州献域,殷周至元朝,属古夜郎、罗施等国,明隶属贵州布政司水西宣慰司,解放后设毕节专员公署,1970年更名为毕节地区行政公署,2011年底撤销毕节地区和县级毕节市设立地级毕节市;有奢香博物馆、可乐遗址(夜郎古都)、彝族大屯土司庄园、黔西观音洞遗址(旧石器时代)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史前文物和建筑群,展示着古人类的历史遗踪、夜郎古国的神秘、水西文化的灿烂;有勇开九驿的明初彝族女杰奢香、报国爱民的清代重臣丁宝桢、李世杰;多彩的民族服饰,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婀娜多姿的民族舞蹈,彰显出毕节市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民族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
毕节,革命老区,红色热土。1934年1月,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毕节建立;1935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现毕节市林口镇的“鸡鸣三省村”召开了常委分工会议;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在毕节创建了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组建了全国唯一的省级抗日武装贵州抗日救国军。夏曦、钱壮飞、吴正卿等中共要人和许多红军战士热血洒毕节,长眠在此地。毕节还有五千多名热血青年涌跃参加了红军。
毕节,矿产和水能资源富集,生物资源多样。优质无烟煤可开采储量达256亿吨,占贵州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的48%以上,硫铁矿、铁、磷储量居贵州之首;区内河流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93条,100平方公里的有80条,总流量128.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21.2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1万千瓦;烤烟产量占贵州省的40%以上,是全国四大烟区之一;盛产核桃、茶叶、生漆、油菜、辣椒、大蒜、天麻,杜仲、五倍子等农特产品,享有“中国竹荪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中国漆城”、“天然药园”之誉。
毕节,洞的王国,花的世界,鸟的乐园,人间胜地,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主要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织金洞,被誉为“地球的彩带、世界的花园”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原明珠”威宁草海,集奇山、秀水、异石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岩溶百科全书”九洞天,高峡平潮、古彝圣水支嘎阿鲁湖,中国十大避暑名山、贵州屋脊赫章阿西里西山。
毕节,无畏贫穷,奋力争先,放眼长远,憧憬未来。1988年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创建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科学发展观的早期探索和先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贫困地区改革与发展实践中的成功范例;自试验区建立以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齐聚试验区,谱写着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