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遴选材料分析题:防灾减灾教育常态化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4-07
中背景链接
2018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刘春平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刘春平表示,我们培养防灾减灾救灾人才,也面向社会开展防灾减灾教育。
解读
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既是我们国家国情所决定的,也是人民的期待和党和政府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百姓对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期望值越来越高,对灾害的知情意识越来越强。
目前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防灾减灾示范学校开展多些,其他学校开展少些;大灾后一段时间开展多些,其他时间开展就少些。
[原因分析]
首先,是认识不到位。防灾教育涉及到孩子的生命财产安全,涉及到孩子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认知。我们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这个环境有没有风险,会不会伤害到我,这应该是孩子起码的常识,应该教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认识自身所处的环境,特别要认识到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实际上也是一种知识。
二是教学方法问题。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完全可以是一种开放的、情景式的教育模式,实现学生的愉悦学习,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合适的师资缺乏。如果学校开设了防灾减灾教育课程,一般都是请地理老师来教课。但是,中小学老师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灾害环境的体验,在灾害环境下和在一般环境下完全不一样。所以,
对策措施
一是加强师资培养,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知识。
二是教育方式需要改变。要注意教育方法,不是灌输式的或者考试型的,选择开放的、情景式的教育模式。
三是防灾减灾救灾在学校要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