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考申论热点:提升环保自觉,崇尚绿色生活
来源 :人民日报 2020-01-03
中【热点背景】
微信朋友圈里,有人晒出厨房里一字排开的4只垃圾筒;办公室里,同事们因为“小龙虾壳算干垃圾还是湿垃圾”争得面红耳赤;家里面,小朋友把刚从学校学会的垃圾分类知识教给爷爷奶奶……将于7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了上海市民的环保动员令,也映照着市民对绿色风尚的追求。绿色生活方式的塑造,需要在法律制度层面上推一把,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社会共识和集体行动。正是在制度的推动下,在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中,相关理念才能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文明自觉,进而推动树立绿色风尚的标杆。
【综合分析】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上海的施行引起了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潮,通过督促引导,强化全流程分类、严格执法监管,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社会共识和集体行动,是一种践行绿色生活的体现,值得提倡。
践行垃圾分类的管理条例,是在法律制度层面,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社会共识和集体行动,有利于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将环保理念体现在生活中,实现绿色生活方式。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手段,将干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从源头上进行分类,可以有效减少有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进而推动树立绿色风尚的标杆。
垃圾分类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参与的前提是了解知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后,很多人不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比如:哪些垃圾属于有害垃圾,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物,干湿垃圾如何进行区分等。
实现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法律制度下的全体社会行动,需要各方主体形成环保合力。第一,城市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垃圾分类设施要更加完备,垃圾桶的投放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加强对每个小区垃圾分类点的集中管理,真正去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第二,市民要积极配合垃圾分类的实施,树立环保意识,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同时从生活细节着手,比如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购物时随身携带帆布袋等。第三,媒体应该通过各种宣传和报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宣传和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引起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共识。最后政府部门也要将垃圾分类的管理条例严格落实下去,对于不按规定精准分类垃圾的居民依法进行处罚,并进行宣传教育,提升大家的环保自觉,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