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题(4)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1-05
中【例1】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没有浅阅读,就难以掌握必要的信息,但不能将此代替“深阅读”。所谓深阅读,乃是系统读那些丰富我们人文素养的书,读那些强化我们专业素养的书,读那些陶冶我们思想情操的书。须知,那些大学问家的身后,都是有深阅读铺就的基石。那些事业上有大建树的人,往往都有深阅读相伴随。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深阅读习惯,才有正确的价值观,也才能开阔视野、开拓思维。不认清这一点,青年人就很容易坠入浅阅读的泥淖。
通过上文,可以揣测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A.比较浅阅读与深阅读阅读两种读书方法
B.系统介绍什么是深阅读
C.提倡青少年多进行深阅读
D.告知青少年应对浅阅读说“不
【答案】C
【解析】第一步:看问法:“主要意图”;第二步:确定题型:主旨观点题;第三步:分析文段结构找重点信息:首句话强调“不能将浅阅读代替深阅读”,接下来介绍什么是深阅读以及深阅读的重要性,最后表明问题和危害:青少年如果看不清这一点,就容易坠入浅阅读的泥淖。分析得出:重要性+问题+危害属于隐性主旨题,因此优选对策型选项。第四步:观察选项:排除A、B,对比C、D都是对策句,那问题来了:到底该选哪一个呢?
【例2】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氧化状态,为蓝藻的爆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
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蓝藻爆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
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氧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答案】C
【解析】:首句点出蓝藻形成水华具有危害,进而第二句详细解释了蓝藻的危害,第三句具体分析了水华产生的原因,因而文段思路为“提出问题-危害分析+原因分析”,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采用方法不当,我们进行规劝,往往会通过告知采用这种方法后所带来的一些危害来达到规劝的目的,而这与题干如出一辙,点出问题,又告知问题能够引发一定危害,故而作者意在告知我们去避免问题的产生,也就是需要我们去解决,而水华产生的原因就是对水资源的不合理,故而我们需要去合理利用水资源,与此意义想接近的就是C,故而选C。
【例3】翻译时,“直译”偏重于对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哪种译法最妥当,人们各执己见。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相随而变的,一个意思只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换一个说法,意味就完全不同。所以想尽量表述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存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
A.应随原文意思灵活选择翻译方法
B.忠实于原文思想是翻译的最高艺术
C.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
D.翻译时应尽量减少译者个人风格的影响
【答案】C。
【解析】通过提问方式,可知题型是主旨观点题,要着重把握作者的观点。在进行句意分析时,明显发现第三句出现了一个关键词“依我看”,这就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这个“依我看”可能就是“依出题人看”,那么第三句主要说的是“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之后又进行了论述,最后一句又发现表总结的关键词“因此”,句意也是直译和意译其实没有分别。所以整个文段的行文脉络为“总分总”。通过关键词,我们知道作者的观点就是:直译和意译没有区别。结合选项,只有C符合文段主旨。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