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导航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题(12)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0-27

  1.【解析】A。由“主要的活力推动主要是来自最新的创作”可知,作者意在强调“创新”。由“音乐生活的主要内容却不再是新出现的作品”可知,作者将“创新”这一话题引到“音乐创作”上了。综合来看,作者意在强调的是音乐创作应当具有创新,因此A项正确。

  2.【解析】C。文段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批判”,B项表达的主体是“思考”,偏离了文段话题,排除。D项中的“构筑话语”文段中并未出现相关表述,属于无中生有,排除。文段提到的西方的批判精神是为了证明批判的作用,而不仅仅是赞美西方学术研究的精神,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准确阐明了文段意在表达的内容,符合题意。

  3.【解析】C。由“有些非词藻不为功”可知,A项正确。由“词中的温飞卿是很懂得用词藻的”可知,B项正确。由“俗滥是不善用之故”可知,D项正确。原文是“六朝文之所以大胜唐宋四六文者”,而选项是“六朝文远胜于唐宋文”,“大胜”与“远胜”、“唐宋四六文”与“唐宋文”均是细节上的差别,可知C项错误。

  4.【解析】B。由“那就是法治精神的作用”和“如果规则活在心中,自然会有‘不逾矩的行动约束’”两句可知,文段意在强调如果民众心中有法治精神,那么就会守法,因此B项正确。

  5.【解析】C。文段主要围绕教育公平进行论述,批评“超级中学”垄断教育资源和肯定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政策,分别从反面和正面说明“落实教育公平,应从招生开始”,因此C项正确。A项和B项都过于片面。D项是具体的措施,不是文段谈论的核心问题,而且也没有体现“教育公平”的主题。

  6.【解析】B。由“只要不断提升人类的理性水平……就能消弭谣言产生的土壤,但……只是个空想”可知,A项说法错误。由“人们为了尽快获知自己所关心的真相,常常都在不知不觉中传播着谣言”可知,B项说法正确。C项偷换概念,由文段第一句可知,应该是“能对各种传言作出更清醒的理性判断”与“人们往往来不及分辨各种信息的真假”有看似矛盾的趋向。D项无中生有,文段中并未提及谣言产生的根源。

  7.【解析】B。文段包含两个层次:“不过”之前为第一个层次,强调金钱的消极作用;“不过”之后为第二个层次,强调金钱的积极作用。同时文段在第二个层次中还强调,金钱有其存在的现实必要性。由此可见,作者的观点是:由于金钱会一直存在下去,所以我们应当正视金钱的作用,既不能忽视其消极作用,又要看到其积极作用,不能完全肯定或者否定它。由此可知,B项正确。

  8.【解析】B。文段是总—分结构,第一句话点出了“七夕文化”的内涵,是主旨句,后面的内容均是对这一主旨的展开,因此B项正确。A项引申过度。C项论述主体错误,应是“七夕文化”而不是“家庭文化”。D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而非文段主旨。

  9.【解析】B。由“但是”这一转折词可知,“但是”后面的内容为文段重点。结合“多处于概念构建期”、“理解也仅仅局限于”、“也让人难以区别……哪些是城市建设的实况”等关键词句可知,“智慧城市”的建设可能只是一种城市营销手段,并未真实有效的推进,且存在概念不清、认识狭隘等问题。言下之意是建设“智慧城市”还需要时间,因此B项正确。

  10.【解析】B。文段前几句说明了情商和智商会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后一句是文段的重点句,即B项所述的内容。A项是对文段第一句话的简单概括,非文段意图所在。C项表述有误,与文段中的“智商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远大于社会环境因素”意思相反。D项在文段中并未提及。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