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导航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复习题(9)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0-05

  1.【解析】D。题干的论点:某些飞蛾改变自身颜色的目的在于躲避自己的天敌。论据:被能改变自身颜色飞蛾捕食的昆虫,拥有比人类更敏锐的辨色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识别飞蛾的伪装。如果D项为真,捕食这种飞蛾的鸟类分辨不出这种伪装,直接支持了论点。A项说明这种飞蛾的天敌不用辨别颜色通过超声回声就可以直接定位,削弱了论点。B项为无关项。C项介绍的是飞蛾自身的辨色能力的比较,与躲避天敌无关。因此选D。

  2.【解析】B。题干的观点是火车的发明和铁轨铺进深山都是“平儿沟”被发现的必要条件。B项否定必要条件之一,必然可以推出“平儿沟”不会被发现。A项,不能推出“火车”与“铁轨铺进大山”的关系;C项,题干中没有谈到乡亲们生活是否艰难;D项,由某个例推出的普遍性结论是或然性的,其他没有被发现的村庄可能不是因为铁路的原因。

  3.【解析】D。题干的观点是“母亲的偏心可能不利于受宠一方,反而帮助其他子女”,D项表述正确。A项,题干并未提及母亲对孩子的偏心在所有家庭中是否属于普遍现象。B项,题干是围绕母亲来论述的,不是“父母”。C项,题干中只是对母亲偏心现象做调查,只能说明这种现象存在,但不能就此推出:孩子们经常觉得母亲偏心是有道理的。

  4.【解析】B。根据“这些被吸收的二氧化碳最终的归宿是地下咸水层,因而存在一个巨大的活动无机碳库”可知,地下咸水层以无机方式储存二氧化碳,B项正确项,荒漠盐碱土吸收的二氧化碳会展终进入地下咸水层,而不是储存在土壤中。C项中的“开发土地资源”在题干中没有提及。D项,从题干中不能确定大气和植被是否都属于有机碳库。

  5.【解析】D。根据条件,戊产品未被选上,而乙、戊两种产品中至少应选一种,所以乙产品肯定入选。而丙、戊两种产品都不能与乙产品共同入选,如乙产品入选,丙产品肯定没入选。由于甲、丙两种产品至少要选一种,且丙产品没有入选,那么甲产品肯定入选。根据已知信息,无法断定丁、己产品是否入选。答案选D。

  6.【解析】D。A项不属于“有进行相同活动的其他人在场”“当事人的作业绩效”的要点;B项,加班和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效率的前提都是“有进行相同活动的其他人在场”,只是结果不同,不属于共作效应;C项不符合“进行相同活动的其他人”“当事人的作业绩效”这两个要点,客车司机和货车司机进行的活动不同;D项到同一地点采摘草莓体现了“有进行相同活动的其他人在场”这一要点,“结果每个人采摘的数量比以前每个人去不同采摘点采摘的多”体现了当事人的作业绩效会有所提高,体现了共作效应。故本题答案为D。

  7.【解析】C。A项属于设定最低目标,争取最大的期望值的情形,采用了底线思维法;B项体现了不可能更坏了,物极必反的情形,也采用了底线思维法;C项将桌子假设小到只有一枚硬币大就很快能判定是先放者获胜,属于假设被一步步地推到极端时,问题的实质就会水落石出的情形,采用的是极限思维法;D项没有体现把所思考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假设,换乘方案是为了节约时间,采用的是效率思维方式。故本题答案为C。

  8.【解析】C。A、B两项均体现了“被别人用习惯思维的逻辑推理误解”,而没有体现“最终屈服于强大的惯性思维”,不属于鸟笼逻辑;D项不存在别人的影响,是该市民自己的思维推理;C项,邻居认为小华从小乖巧听话从而认定她会出人头地,属于邻居对“乖巧听话”的误解,而小华便自我严格要求长大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工程师,体现了她“最终屈服千这种强大的惯性思维”,属于鸟笼逻辑,因此答案为C。

  9.【解析】C。偏相关分析的重点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时,控制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变量,排除其他变量的干扰”。A、B、D三项都体现了这一点。直线相关分析的关键在于“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所以C项是直线相关分析。因此,本题选C项。

  10.【解析】D。客观报道的表现是“不偏不倚,没有掺杂自己的主观因素,没有故意歪曲”,A项中甲在报道中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符合定义。B项是真实报道,不是客观报道。C项中丙在报道时用了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和副词,不符合定义。D项中丁做报道时,不会加入自己的判断和推理,在事实的自然叙述中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符合客观报道的表现。因此,本题选D项。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