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浙江:阅卷老师分析2017下半年浙江选考加试题(物理)

来源 :浙江考试 2018-01-26

  本文对主观加试题的特点、考查内容、解题思路和考生易犯错误进行分析,并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第21题

  试题特点

  本题作为选考实验题,题目表述完全,设问合理,考查目标明确,所涉知识点全面且具有一定深度,分层明显。该题考核“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要求考生能熟练画出实验光路图,掌握光路图的作图要求,同时学会实验误差分析。

  考查内容

  本题设有三小问,都切中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

  第一问考查考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实验注意事项的分析理解,要求考生熟记理解每个实验步骤,综合性强,选项设置合理全面,难度适中。

  第二问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解读插图,寻找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图中信息分析折射率变化情况。此问对考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它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作出光路图,分析比较出实验测量和实际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并且要进一步比较两角的正弦值改变大小情况,并最终能分析出两角正弦比值的变化情况。

  第三问考查考生的作图能力,要求考生规范画出折射光线,标明光线入射方向。

  典型答题错误

  第一问中,选A的考生没有深刻理解实验注意事项中提出的入射角适当大的意义,错将适当大理解成了越大越好。选B 的考生实验规范意识不强,没有深入研究注意事项的内容,如该实验中明确提出严禁以光学面作为尺子画界面,以免污染光学面,影响实验结果。C 选项为计算折射率的几种处理方法的考核。D选项为操作步骤内容,正确的做法是观察大头针的像而非头部。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考生错误主要原因为基本实验知识不扎实,没有深刻理解每个实验操作步骤的意义。

  第二问中,考生的主要错误为选变大或不变。考生习惯于处理一个边界重合、另一个边界变化对于折射率影响的分析题,但对于两个边界都发生偏转变化的题目难以适应,无法将知识深化应用,只会死记硬背。反映出考生对于实验的基本原理不清晰,审题不清,读图、分析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较弱。实际上,题目给出两个明确的条件,一是纸上已画的界面,二是实际产生的偏离。这时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变小了,因而所得的折射率偏小;而考生没有理解这两个条件,便得出“偏大”或“不变”的错误结论。

  第三问中,考生的主要错误为作图时光线没有箭头或是作图不规范。总体反映出有些考生作图能力弱,规范意识较差。

  注意事项和教学建议

  注意事项:作为实验题,一定要牢记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认真读题,细致分析。在平时做物理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做好每一个操作步骤。掌握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到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和进行误差分析。

  教学建议:(1)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考生的规范意识,如作光路图时一定要用直尺、实线和虚线要区分,光线要画箭头及箭头所画的位置要准确。要真正动手做好物理实验,而不是在黑板上讲实验。从这次考试情况来看,不少考生根本没做过实验,画出的光路图五花八门,所以踏踏实实地做好实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2)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比较呆板,老师讲解演示一遍后,随即要求考生严格地按照步骤操作一遍,没有给考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不利于引导考生突破思维定势。(3)加强针对性训练。实验是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否又快又准地做完选考实验题是决定选考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平时加强实验题的针对性训练是十分必要而有效的。教师应努力筛选典型例题并进行详解,从而提高考生的解题能力。

  第22题

  试题特点

  本题考查导体棒切割磁感线问题中安培力冲量和安培力做功的处理,明确安培力做功与焦耳热之间的关系,同时让考生体会微元思想处理物理问题的妙处,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电磁感应的计算题。

  本题有两个特点:

  综合性强,既涉及受力平衡、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又涉及恒定电流中的电路分析、感生与动生电动势的计算及其功能关系的应用等。知识点考查全面、广泛,对考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要求高,充分考查了物理学科素养。

  意境新颖,表述清晰,考查目标明确,设问难度梯度性强,考查细致全面,对考生的物理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逻辑严密性要求很高,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

  考查内容

  第二问考查考生对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过程中的动量定理和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处理,并拓展至焦耳热的概念。从动量定理入手,结合安培力冲量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得出末速度,最后应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就可求出导体棒产生的热量。

  本题的设问梯度性强,让考生比较容易入手解题。从知识难度来说,从第一问到第二问,呈阶梯式上升状态,从物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来说,始终抓住了能量这个主线,对考生是否系统性地学习物理知识的考核,既综合又全面。

  典型答题错误

  注意事项和教学建议

  注意事项:(1)规范使用物理符号,要注意区分字母的上下标、大小写等,尽量使用题目中出现的符号表示,不随意引入新的物理符号。(2)答题过程实现程序化,一个完整的计算题解答过程应由必要的文字说明、反映第一性物理规律的公式、重要的演算过程和结果三部分构成。(3)沉着应考,静心做题,审题时将题目给出的条件看清楚,要学会物理模型的构建和知识的迁移应用。

  教学建议:(1)夯实基础。建议在新课教学时重视双基,教学进度可以放慢一点,这为考生以后更快、更有效掌握物理知识打下基础。(2)灵活掌握运用公式,提高规范化解题的水平。本题所涉及的物理概念、规律、定律、定理等恰巧书上都有基本公式,但在本题的题干中给出了对应物理量的字母,而考生却无视题干,只记公式,直接套用书上的公式。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提醒考生认真审题,圈注题中已知与未知的物理量,选用合适的字母,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关注正确使用题干物理量的符号,讲细、讲全、讲得失分之要点。应让考生理解一些结论公式的生成过程,懂得每个物理过程的逻辑关系,而不是机械记忆结论。(3)加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第23题

  试题特点

  本题作为压轴题,要求考生对磁场部分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对磁场中的动态圆模型及其对称性能熟练运用,对数学函数表达及其定义域和值域要有清晰的认识,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计算题。

  本题有三个特点:

  试题涉及圆周运动知识、电磁学中多粒子发射和收集问题,综合性强,思维程度要求高,计算量小,突出物理问题,淡化数学计算。

  题干在传统的质谱仪基础上进行变化,立意新颖,表述清晰,考查目标明确。

  入口浅,设问逐步深入,考生容易上手。第一问考生能轻松得到离子的运动半径,从而求出离子的比荷;第二问抓住左右边界射出电子也能得出答案;第三问设计分段讨论,要求清晰理解物理图像,然后求粒子数比例关系。

  考查内容

  第一问考查考生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理解,让考生如何找圆心定半径,涉及知识主要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方程。

  第二问考查考生对动态圆模型和对称性的理解。解题方法比较单一,只要找到临界点,然后作出相对应的轨迹,根据平面几何关系求出对应的夹角。要解出这个题目,数学基础要比较扎实才行。

  第三问是在第二问的基础上考查粒子在磁场偏转的延伸。当角度范围变化,磁感应强度变为在一定取值范围内,打在极板上的粒子数n也发生相应变化。能充分考查考生对数学函数关系知识的应用能力及思维逻辑严密性。

  典型答题错误

  第二问主要错误是对物理图像理解不清晰。有些考生对粒子对称分布发射后,粒子在x轴上落点的图像不清晰,从而造成结果错误。此外,还有作图不规范,文字表述不完整或不确切,图中角度关系分析不清,三角函数正余弦弄错,等等。

  第三问主要错误是审题不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不清晰,过程分析不到位。该问中分段讨论是难点,而大部分考生不能准确完整地找出三个区间,有些考生只求一种或两种情况,有些考生分析不清楚这三个区间。此外,相当多的考生对区间范围表述不规范,题中明确了求单位时间内收集板收集到的离子数n与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但许多考生用R或L来表示区间范围。

  注意事项和教学建议

  注意事项:(1)作为计算题,一定要有计算过程,不能直接写出答案。(2)合理安排时间,给加试题的计算部分留出足够的时间。(3)看清楚题目,所列的物理表达式一定要结合题目的具体情况。(4)要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计算能力的训练。(5)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能否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作图的准确性,作图准确有利于正确解题。

  教学建议:(1)回避题海战,把握方法论。复习过程中善于将重复机械式的题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变形,依托教材进行适当改编和拓展。而这次试卷启示一线教师:题海战术是出不了高成绩的,掌握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相关方法才是出成绩的法宝。(2)打破记忆,提高思维。本题不适应只记公式的考生,只有思维敏捷的考生可以快速发

  (本文作者:施建青教授 陈浩 韩燕群)

  原文均刊载于《浙江考试》期刊2018年第1期

  (文中原题可参见《浙江考试》期刊2017年第11期)

  小编推荐:2018高考大纲及考试内容说明(全科汇总)

  2018年全国高考(全科)大纲解读汇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审议有关情况介绍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有关情况介绍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