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高考生物专项练习(十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2-24
中1.在一个面积为0.7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生存着近二万条某种剧毒蛇,它们一年只捕食几次就可存活下来,这种极强的生命力使它们在岛上生存繁衍了几千万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近二万条”不是对此种毒蛇的种群密度的描述
B.对毒蛇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使用样方法
C.几千万年来毒蛇种群的基因频率只有微小改变,因此没有发生进化
D.毒蛇可躲藏在树上和水中进行捕食,这体现了群落垂直分布的特征
解析:选A “近二万条”描述的是此种毒蛇的种群数量,并非种群密度。由于蛇的体积较大,运动能力也强,故对毒蛇种群密度的调查不宜采用样方法,宜采用标志重捕法。基因频率只要发生改变,种群就发生了进化。垂直分布是群落的特征,与毒蛇可躲藏在树上和水中进行捕食无关。
2.某一食用螺引进河流人工养殖,结果迅速蔓延至稻田,疯狂吞噬水稻,现用一种能捕食该螺的鳖进行生物防治,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螺和鳖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取相同的方法
B.7~8月份螺的种群密度下降最大
C.从种群特征分析,8~9月份螺种群密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鳖的大量捕食
D.螺与鳖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解析:选A 由于螺的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鳖的活动范围大,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据图中曲线斜率分析,螺的种群密度下降最大应在6月份前后;从种群特征分析,8~9月份螺种群密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死亡率较大,捕食为种间关系,不属于种群特征;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螺与鳖不能构成完整的食物链。
3.某山坡25年前因发生火灾而焚毁所有树木等植被,2015年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区域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结果如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树种
树龄 赤杨 栎树 松树 杜鹃 1~2 0 21 0 2 3~4 2 15 0 2 5~6 5 12 0 3 7~8 8 10 5 1 9~10 12 7 7 3 11~12 20 4 11 3 13~14 25 2 13 4 15~16 19 0 10 1 17~18 14 0 5 3 19~20 9 0 3 2 21~22 4 0 2 1
A.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
B.山坡最早出现的树木是栎树,在25年间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停滞增长的是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树种是赤杨
D.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变高
解析:选C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栎树最大树龄是13~14年,因此在山坡出现得最晚,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松树1~6年树龄的个体数为0,故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停滞增长的是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树种是赤杨;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4.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
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选C 群落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该水库中的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甲是生产者,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并不是个体数量的比值。
5.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A.和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C.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②表示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①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选B 分析曲线可知,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应小于出生率;②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到达K值前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②表示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①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
6.甲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种植食性昆虫单位面积内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乙图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该种群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该昆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B.甲图曲线表明昆虫与该病毒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C.乙图中通过①储存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
D.据该研究成果,在家蚕养殖上应注意合理控制家蚕种群的养殖密度
解析:选D 该昆虫为植食性昆虫,为初级消费者;病毒与昆虫之间为寄生关系;通过①储存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由题图可知,种群密度较大时,病毒感染率也较高,故家蚕养殖上应注意合理控制家蚕种群的养殖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