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疆高考历史综合练习试题(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1-23
中6.(2016·乐山模拟)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汉武帝的内外朝制
B.唐前期的三省分权
C.明朝后期的内阁制
D.清朝中期的军机处
【解析】选B。汉武帝的内朝主要是秉承皇帝的旨意作出决策,外朝执行,故A错误;唐朝三省分权中,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集体讨论、决策,故B正确;内阁制中的阁臣听命于皇帝,故C错误;清朝的军机处“跪受笔录”,对皇帝负责,故D错误。
7.(2016·眉山模拟)“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则民谣评说的政治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选B。材料中“举”“察”等表明是西汉开始的察举制,不是先秦按血缘选才的世官制,故A错误,B正确;九品中正制开始于魏晋,按门第出身选用官员,与材料标准不同,故C错误;科举制开始于隋唐,按才学标准选用官员,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错误。
8.(2016·昆明模拟)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政事堂的设立( )
A.弱化了宰相权力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导致了冗官现象
D.加强了权力制衡
【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和门下省在政务运行过程中相互制约,影响了行政效率,故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才有了将二省合于一处开会商议政事的政事堂。故B正确。
9.(2016·内江模拟)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一直到梁末,他们也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 )
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B.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C.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
D.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
【解析】选D。随着江南经济的开发,一部分人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但在政治上始终处于无权地位,不能参与政治。结合当时的选官制度即九品中正制,以出身、门第为选官标准,阻断了很多出身低微的人的参政之路,所以选D。
10.(2016·昆明模拟)中国古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
A.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贫民子弟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期盼,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正确。
11.《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百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 )
A.内阁权力制约皇权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专制统治日益腐败
D.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解析】选C。内阁由皇帝任命,无权干涉皇权,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明景帝的腐败,不能体现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故B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明景帝为达到个人目的,行贿阁臣,恫吓官员,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地方对中央的威胁,中央集权并未被削弱,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