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22
中1.胡佛政府在1929-1933年任期内,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 )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
B 根据所给材料胡佛政府还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
2.有学者研究指出,1929-1938年,美国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呈爆炸式增长。由此可以推理当时( )
A.民众闲暇时间大幅增加 B.电子产品不受危机影响
C.民众醉心于超前性消费 D.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
A 1929年爆发经济大危机,大量工人失业,购买收音机是由于人们待业在家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收音机销售量暴涨,不能得出电子产品都不受经济危机影响,故B项错误;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1929年是经济危机爆发时期,故D项错误。
3. 1931年3月,日本颁布《重要产业统制法》,要求在26个“重要产业”中组建卡特尔(垄断组织)。1931至1935年,全国共建了35万个卡特尔和17个托拉斯(垄断组织)这主要是为了应对(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太平洋战争
C.世界性经济危机 D.全面侵华战争
4. “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整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减少粮食产量,跟材料“减少粮食的生产”不符,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缓解生产相对过剩,政府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农业减产,故C项错误;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对生产关系的改革,其内容没有涉及减少粮食生产,故D项错误。
5.美国作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中写道:美式幽默的溶解剂早已开始向这场危机发起进攻。有些冷笑话,说的是高盛集团的每一股东都配发免费左轮手枪。还有笑话说,客房服务员会询问每位登记者:“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针对上述现象,罗斯福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动工业复兴
C.帮助民众克服恐慌的心理,恢复对未来信心
D.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救济工作
C 材料中“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显然是人的恐慌心理,故C项正确。
6.下是马克思与罗斯福穿越时空的对话。其反映的核心观点是( )
马:小罗,你最近的忙碌让天国这里有点乱啊!
罗:噢,为啥?
马:因为你,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但亚当·斯密最近却不再来我这串门了。
罗:哈哈,承蒙夸奖。
马:你先别高兴,看了你的改革,起先我到真动心过,后来就开始忧心了,最后还有些灰心起来……
A.认为罗斯福的某些改革措施是建立社会主义
B.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与自由主义经济相冲突
C.罗斯福的改革措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致性
D.罗斯福改革实质上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7.1936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减少粮食生产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该法案的颁布主要是出于( )
A.平衡市场缓解危机 B.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C.保障农场主的利益 D.推动农业布局调整
A 题干中提到“1936年”说明该法案属于罗斯福新政内容,与缓解经济危机有关,故A项正确。
8.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 )
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 ②由政府主导 ③实行以工代赈 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196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据日本的《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统计》,“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这说明日本( )
A.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
B.开始采用宏观干预的经济政策
C.实施了计划经济
D.通过“倍增计划”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
D 福利制度是为了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与题干中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不能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故B项错误;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施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说明日本中产阶层人数增加,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