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高考历史模拟试题(2)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22
中8.(2016四川绵阳诊断)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造成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对立的因素
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田庄经济的影响。东汉时期的田庄经济是一种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田庄对土地、人口的控制使之成为独立的经济单元,在此基础上易出现分裂割据,故选C项;田庄经济的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无关,可排除A项;题目的求答项是“影响”,B项是田庄经济的性质,而不是影响;田庄经济是封建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无法得出倒退的判断,故排除D项。
答案:C
9.(2016四川达州诊断)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 )
A.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
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
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明初海禁的背景。根据材料,海禁政策是封建统治者的决策,其依据是农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是根本,A项正确;中华儒学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故B项表述错误;C、D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A
10.(2016湖南衡阳一模)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 )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8 234次 36.2% 法观念 法、刑 4 648次 20.5% 财富观念 利、财、富 5 395次 23.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 427次 19.5% A.社会贫富分化 B.法家大行其道
C.重利观念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两汉的思想。材料中的信息“仁、礼、信”和财富观念“利、财、富”说明当时社会经济出现贫富分化,故A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为巩固统治,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利观念盛行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我国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11.(2016湖南永州二模)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 )
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
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王夫之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没有明确提出近代西方的主权在民学说,故A项错误;“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说明王夫之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注重君主的道德功绩,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对董仲舒君权神授理论的否定,故D项错误。
答案:B
12.(2016河南郑州一模)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术的革新 B.造纸术的改进
C.装订技术的提高 D.科举制的盛行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唐朝时,雕版印刷术出现,宋朝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技术获得较大进步。印刷术的进步,便利了书籍的普及,藏书者因之增多,故选A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2016陕西宝鸡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
——摘编自《欧洲时报·周末特刊》
(2003年8月23日)
材料二 法国学者安田朴说:“尽管有传教士的入侵,中国被欧洲化的程度则远没有基督教西方的中国化程度明显。”……重农学派主张依照自然法,重视农业,破除政治干预,实现经济自由。这其实是资产阶级标榜的自由放任主义,而所谓“自然法”,魁奈认为就是中国的天理天则,即中国文化中的“道”。在重农学者看来,中国历代是按照自然法来安排农业生产的。谈到民主,波提埃在《东方圣经》中说:“即便是最先进的理论,也没有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激进。”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欧洲
启蒙运动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治国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核心思想,并进行简要说明。
(3)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应当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具体措施阅读材料概括即可,尽量避免摘抄材料原文;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维护统治的需要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尽管有传教士的入侵,中国被欧洲化的程度则远没有基督教西方的中国化程度明显”作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归纳中国的天理天则思想和孔孟儒家的民本思想对欧洲重农学派和自由经济理论的形成及欧洲宪政民主发展的影响即可。第(3)问综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答案:(1)举措: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与统治制度,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大兴文字狱,镇压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抗;礼法并用,用法律、理学约束人们的思想言行。(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化解满汉民族对立;汉族统治制度和儒家理学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曾深刻影响过欧洲启蒙运动,推动过欧洲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
说明:基督教西方的中国化程度明显;中国的天理天则思想促进了欧洲重农学派和自由经济理论的形成;孔孟儒家的民本思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宪政民主的发展。
(3)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纷繁复杂,精华与糟粕、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中国传统文化既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也曾一度制约中国社会的进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使之重现辉煌,再攀高峰。(任答两点即可)(以上答案不拘泥于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可)
14.(2016福建宁化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饼状图为《旧唐书》所载830名进士出身分布比例;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时期 两宋 明清 任官前出身 50%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 43%的进士来自贫寒家庭 (1)依据材料一的图表,分析科举制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项目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考试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摘编自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
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指出中英考试内容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
解析:本题围绕中外考试制度组织材料,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求答项为“变化”,实际上是对材料中唐宋时期与明清时期科举所录取的人的来源进行比较,从材料数据统计的文字说明看,材料关注的是官员出身,以此为突破口来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求答项为“差异”和“实质”,差异为解题的前提,从材料看,差异的可比点为考试内容,对实质的认识要联系两种考试内容的时代特征,中国处于封建社会,英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1)变化:来自士族、特权阶层的子弟减少;来自平民、寒素家庭子弟的比例不断增长。
影响:科举制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为贫寒阶层改变命运(处境)提供了更宽的途径,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被儒家思想束缚,阻碍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2)差异:①英国:以实用知识为主,强调文化综合素质。②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强调思想政治内容。
实质: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异(或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