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7年陕西高考生物考前冲刺练习(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4-21

1.(2016·乌鲁木齐二模)如图为钠离子、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载体是相同的

B.小肠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小肠液和组织液

C.葡萄糖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有关

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无需消耗能量

解析:选C 由图可以看出,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通过Na+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而出细胞通过葡萄糖载体,载体不相同。小肠液通过消化道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通过Na+驱动的葡萄糖载体,需要Na+的参与,而维持细胞内外Na+浓度,需要钠钾泵。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虽然没有直接消耗ATP,而是随着Na+内流实现转运,维持Na+浓度梯度则由细胞膜钠钾泵耗能逆浓度梯度排Na+实现。

2.(2016·青岛期末)如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图,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释放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B.①和②处产生乙的量相等

C.②中的生理过程需要H2O

D.缺氧条件下甲可以转化为乳酸

解析:选C 有氧呼吸③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成散失;①②中②处产生乙([H])的量较多;②处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H2O参与;缺氧条件下甲可转化为乙醇。

3.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如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在癌细胞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被分解为丙酮酸

B.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有氧呼吸

C.细胞癌变是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的结果

D.若要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①④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解析:选D 葡萄糖参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由题干可知,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产生的ATP总量没有差异,但用于癌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只能说明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无氧呼吸;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若要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①④是正常代谢途径,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4.下列关于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过程①②两种酶的作用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B.若该“蛋白质­DNA复合体”是染色体片段,则可能存在于产甲烷杆菌中

C.过程①的酶作用于非结合区DNA的磷酸二酯键

D.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序列是mRNA的起始密码

解析:选C 过程①②分别表示DNA酶去除部分DNA、蛋白酶去除蛋白质的过程,体现了酶的专一性;产甲烷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序列是基因上的启动子。

5.(2016·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关于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1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密码子

B.该过程需要mRNA、tRNA、rRNA参与

C.多个结构1共同完成一条物质2的合成

D.结构1读取到AUG时,物质2合成终止

解析:选B 物质1是mRNA,物质2是多肽,结构1是核糖体。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密码子;每个核糖体独立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据多肽链长短可知该多肽链从左向右合成,所以应该是读取到UAA时,肽链合成终止。

6.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解析:选D 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网织红细胞中含有幼红细胞中转录形成的mRNA,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完全相同。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已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

7.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选C 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但突变生物与原生物并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据图中信息知:野生型昆虫细胞的靶位点与杀虫剂结合后,杀虫剂进入细胞内,说明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并不会形成抗药靶位点,pen基因突变型昆虫细胞的抗药靶位点不能与杀虫剂结合,说明抗药靶位点的形成可能与靶位点结构发生变化有关。

8.在机体局部发炎时,该处的毛细血管壁细胞表达其膜上的P选择蛋白(一种跨膜蛋白),血浆中的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粘附并移出血管(如图①②③),最后进入感染部位的组织中,吞噬病原体。据图分析回答: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有________和蛋白质。

(2)在毛细血管壁细胞中,合成P选择蛋白的细胞器是________。

(3)①②③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

(4)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能够识别,是因为白细胞膜上的________与P选择蛋白的相互识别作用。

(5)白细胞在感染部位吞噬并消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解析:(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2)根据题干可知,P选择蛋白是一种蛋白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在毛细血管壁细胞中,合成P选择蛋白的细胞器是核糖体。(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血浆中的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粘附并移出血管正好可以体现该特点。(4)根据题图可知,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与毛细血管壁细胞膜上的P选择蛋白可以相互识别而特异性结合。(5)白细胞属于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吞噬并消灭病原体时没有特异性,故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脂质(或磷脂) (2)核糖体 (3)(一定的)流动性 (4)糖蛋白和糖脂 (5)非特异性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