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8年上海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15

  参考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3)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

  2.按要求选择。(5分) (1)(2分) B (2)(3分)C

  二 阅读 (70分)

  (一)(16分)

  3.(2分)A

  4.(2分)平实而从容地叙述这一笔法。

  5.(3分)这两个问句能引发读者对“石黑一雄作品关注人的自尊和他出身经历的关系”的思考。

  6.(5分)这一材料石黑一雄把“我们的国土”静静的恰到好处的美与北美非洲风情的不恰当外露进行对比,用国土景观来比喻自己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作者这一引用鲜明而生动地阐述了好小说不招摇不追求刺激的观点。

  评分标准:对比1分,比喻及喻体2分,效果2分。

  7.(4分)

  ⑴小说内容上,主人公外表平静,内心对自尊的深沉坚守。

  ⑵小说表达上,有别于世俗,在平静中蕴蓄着极大的张力。

  ⑶美学追求上,能吸引有耐心、有修养、不浮不躁的读者。

  ⑷创作态度上,以自己坚定的自尊和自信捍卫文学的自尊。

  (二)(15分)

  8.(3分)第④段紧承上文“来听你”,描摹鸣沙山声音的魅力,与下文第⑥段鸣沙山的“悄然无声”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听不到沙鸣的失望、不解。

  9.(3分)以享有盛誉的莫高窟陪衬鸣沙山,突出鸣沙山的神奇魅力,以及敦厚宽广的品质,表现作者的向往和赞美。

  10.(5分)第一句表现作者受鸣沙山声音感染而热烈向往之情,第二句表现听不见沙鸣的深深失望和不解;第三句表现对鸣沙山鸣与不鸣的理解,以及对世人践踏的不满。三处画线句贯穿全文,标示了本文情感发展的脉络,一步步推动情感向高潮发展,也使文章结构严谨。

  11.(4分):本文表现了作者对鸣沙山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痛心和无奈;这种情感

  在当今社会有警醒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大批

  中国人出去旅游,景点自然环境常常遭到破坏,而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旅游者和有

  关部门的更多关注;人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三)(8分)

  12.(1分)C 13.(2分)B

  14.(5分)词的上片起势不凡,以钱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离合,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意境宏阔,表现超凡脱俗、达观超旷的心境,充分表现词人的豪情。

  下阕运用典故以谢安自喻,盼望归隐“雅志”早日实现,进一步反映词人闲逸旷远的心态,以及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发扬蹈厉的豪情。

  (四)(18分)

  15.(2分) (1) 因犯……罪 (2)以……为患

  16.(2分) (1) D (2)B

  17.(2分)D

  18.(6分)几天后,义军在夜里打到城下,城中的豪杰也出来接应,离石郡失陷了,子崇被仇人所杀。

  19.(2分)C

  20.(4分)

  聪明而有预见 执着而有忠心

  【参考译文】

  ①杨子崇是高祖的族弟。父亲杨盆生,被追赠为荆州刺史。子崇小时候就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有风度,喜欢结交贤士。开皇年间(581~601),被授为仪同,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一直掌管值宿警卫,后来作了司门侍郎。炀帝继位后,子崇累功升到候门将军,后因事牵连而被免官。不久,又出任检校将军,跟从炀帝巡幸汾阳宫,子崇预见到突厥必定侵犯边关,多次请求炀帝早回京师,炀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不久炀帝在雁门被围,等到敌军被击退,炀帝发怒道:“子崇胆小怕事,没有根据就胡乱上表,惊扰我军心,不能做大臣。”于是就贬子崇为离石郡太守。因为治理有方,而远近闻名。

  ②这以后,突厥多次侵犯边塞,胡人刘六儿又带兵抢掠州郡,子崇上表请求朝廷派兵镇守遏制敌军。炀帝又大怒,下诏书令子崇率兵巡行视察长城,子崇带人走出一百多里后,四面就没路可走,无法前进而返回。当时正闹饥荒,百姓聚在一起做了土匪,子崇先后捕杀了几千人。这年年末,朔方的梁师都、马邑的刘武周等各自起兵作乱,离石郡的各部胡人又相互呼应并聚集在一起。子崇很担忧,声言要回京师去,于是和心腹几百人从孟门关回京师,车马行到半路,正赶上河西各县叛兵杀死长吏,反叛后归附师都,因此前进的道路被隔绝。子崇只好退回离石郡,所带的几百人得知太原起兵了,就不再进城,纷纷叛离了子崇。子崇就把背叛士兵的父兄杀死了。几天后,义军在夜里打到城下,城中的豪杰也出来接应,离石郡失陷了,子崇被仇人所杀。

  (五)(13分)

  21.(1分)D

  22.(2分)C

  23.(3分)A

  24.(3分)缘起 意图

  25.(4分)第②段主要议论,以古人去与留选择的史实,阐述忠诚可贵,不可轻易

  欺师叛祖的观点,第③段记叙本文写作缘起和意图,赞美保聪不欺师叛祖讨好“我”

  的可贵品性,与第②段议论呼应,叙议紧密结合。

  【参考译文】

  ①一个人留在这里,他一定是喜欢这里。留在这里内心喜欢,不喜欢就不留在这里。留在这里内心不喜欢,不喜欢却又不离开,不但是自欺,而且是欺天。大概君子耻于坐食俸禄而无功绩,耻于白穿官服而不明事理,所以留在这里不喜欢,我只好抛弃俸禄,脱下官服,以逃避天下人的指责罢了。上天赋予我形体,而使我用心来驾御。今天我想到秦地去,明天我想到越地在这里内心不喜欢,不喜欢却又不离开,这说明他的心连自己的形体都不能驾御,何况还要驾御他人呢!关于去与留的问题,要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不能自欺欺人。不喜欢却不离开,尸位素餐是不对的,喜欢却离开,为某种个人目的欺师背祖更不对

  ②从唐代以来,天下的士大夫争先恐后地以排斥佛、老立论,所以佛、老之徒想要在我们士大夫中求得交好的,往往自己背叛他们的师父以求得到我们的容纳。而我们士大夫也往往喜欢他们来结交而有礼貌地接待他们。唐代僧人灵师、文畅一类人,甚至饮酒吃肉,以自绝于他们所皈依的佛教。啊,要重新回归你的父子关系,恢复你的夫妇关系,然后我们才允许你背叛你的师父。父子关系不回归,夫妇关系不恢复,你却背叛自己的师父,这是不能够立于天下一日的。古书上说:“作为臣子,不能私见诸侯,这是因为不敢背叛君主啊。”所以季布忠于项羽,虽然比不上萧何、韩信觉悟早,但在刘邦看来,却比丁公背叛项羽要好得多。喜欢却

  ③我在京师的时候,彭州僧人保聪很殷勤地来请求和我相识。等我回到蜀地,听说他也从京师回来了。他穿布衣,吃素食,身为徒弟们的表率,总共若干年,使得他所居住的圆觉院治理得很好。有一天,他对我谈到他的先师平润的事迹,以及圆觉院之所以得名的缘由,请我作记。我赞美保聪不用背叛他的师父的做法来讨好我,所以为他作记道:彭州龙兴寺僧人平润讲解《圆觉经》不寻常,因而取名为“圆觉院”。当初禅院破烂不修,平润来做住持后,才在空地上建造殿堂庙宇。总共历经两个僧人,而到保聪任住持。保聪又把相邻的若干僧屋合起来并入禅院而最终建成。这就是我作的记。

  三 写作 (70分)

  26.(70分)(略)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