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东高考历史复习二轮精选练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1-25
中1、以下交通工具中是19世纪中后期从外国传人中国的是(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
【解析】A、D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洋务运动并没有成功,B项也是错误的。 )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歌女红牡丹》
【答案】D
4、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当时中国老百姓知道这些事件主要是通过( )
A.电视 B.报纸 C. 电影 D.互联网
【答案】B
5、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 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
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B.传统的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
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D.民国政府维护传统婚姻
【解析】考查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材料严梁二人私定终身,结果梁海被官府以不凭媒妁之言
6、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目的是
A.实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
B.解决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
C.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
D.开发商品房市场,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目的是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
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8、传教士师古德说:“整个中国渴望改变;科举制成为过去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政府也开始懂得其存在不是为了统治者的私利;爱国的精神正在产生抵制美货运动是最初的表现;对宪法和重组军队的要求已经得到回应;禁止缠足、女子教育、新建筑风格、治外法权都是热烈讨论的问题。”材料反映的年代应该是(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B.民国初期
北洋军阀时期 D.清朝晚期
【解析】根据材料中“科举制成为过去”D项。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答案】B
10、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 )
A.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快速发展态势
B.在交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现象
C.不再受国家的重视
D.绝大部分都转向高档次的旅游服务业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