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7年青海高考语文综合巩固提升(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2-02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  )

①尽管市面上销售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的两套莫言作品集的销售形势已成强弩之末,但百花文艺出版社还将在订货会上推出《莫言诺贝尔奖典藏文集》(全二十卷)。

②入夏以来,天气异常,五风十雨,致使城市内涝、市民受灾的情况不断发生,有的人甚至因雨水过大而付出生命的惨重代价。

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

④当今时代,鲁鱼亥豕的低级失误经常发生。

⑤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计日程功。

⑥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域附近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消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A.①⑤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解析 ①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②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此处望文生义。③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此处望文生义。④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此处不合语境。⑤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⑥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上海世博园,最前沿的技术、最经典的文化、最时尚的设计以童趣盎然的形式和孩子们相会,启迪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为他们打开通往未来的窗户。

B.由于一些人或热衷于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或热衷于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并通过微信杜撰一个个耸人听闻的谣言,让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

C.从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引发社会矛盾,已经从人口问题演变为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D.中国的周边地带分别是高山、浩海、大漠和戈壁,这种地理相对封闭的环境在阻隔了与区域外交通的同时,又有利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启迪”与“想象力和好奇心”不搭配,把“启迪”改为“激发”。B项,成分残缺,删去“由于”或“让”。句子开头有介词的,需要考虑是否缺少主语。D项,语序不当,“这种地理相对封闭的环境”应为“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答案 C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语言的形式能是美的,__②__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__③__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__④__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__⑤__尽管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__⑥__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因为 所以 / 但是 之所以 也 B 之所以 但是 因为 所以 也 / C 因为 / 但是 之所以 也 所以 D 之所以 因为 所以 也 / 但是 解析 解答此题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语的搭配。第①处、第②处和第③处之间构成因果关系;第③处和第④处之间构成并列关系,应填“也”;第⑤处不需要关联词;第④处和第⑥处之间构成转折关系,第⑥处应填“但是”。

答案 D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处于中古早期的魏晋南北朝,____①____。从政变频繁、外族入侵和国家分裂的角度来看,____②____;但是,如果以个体觉醒和文学、哲学、艺术的灿烂成就为出发点,看上去却是一个开明的时期。同时,魏晋的士大夫大多儒、玄兼修:他们一方面追求道家理想,另一方面又执着于儒家观念。按照常理,____③____,然而在魏晋时期,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由“从政变频繁、外族入侵和国家分裂的角度来看”“如果以个体觉醒和文学、哲学、艺术的灿烂成就为出发点,看上去却是一个开明的时期”可知①有“充满矛盾”的意思,联系前文“魏晋南北朝”,所以写“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②由“但是”“开明”等词可知“这无疑是一个黑暗的年代”。③下文“然而”一词,表明要写与之相反的语意。

答案 ①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 ②这无疑是一个黑暗的年代

5.下面是2010~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一览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命题特点。要求:①答出三个特点;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③不超过60个字。

2010~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一览表

类别年份 篇名 题料来源 体裁 作者 初中 高中 诗词 散文 2010 《劝学》《马说》《游山西村》 2 1 1 2 荀子、韩愈、陆游 2011 《论语》《蜀道难》《醉翁亭记》 2 1 1 2 孔子、李白、欧阳修 2012 《孟子·告子上》《师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2 1 2 孟子、韩愈、辛弃疾 2013 《观刈麦》《阿房宫赋》《赤壁赋》 1 2 1 2 居易、杜牧、苏轼 2014 《离骚》《蜀道难》《春望》 1 2 3 0 屈原、李白、杜甫 2015 《离骚》《使至塞上》《念奴娇·赤壁怀古》 1 2 3 0 屈原、王维、苏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仔细读图,避免遗漏。要有概括度,不能再出现数据。分别从篇目、体裁、来源等方面概括出特点。其中“考查重点由散文转向诗歌”“考查重点由初中教材转向高中教材”,要答出变化趋势,不可只答出“考查重点是诗歌”“考查重点是高中教材”。

答案 ①从篇目看,大多出自唐、宋名家名篇;②从体裁看,考查重点由散文转向诗歌;③从来源看,考查重点由初中教材转向高中教材。

相关推荐:2017年全国高考备考(模拟试题)专题(全科)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报名时间汇总

2017年高考考试时间

2017年高考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厅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公布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