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7年青海高考地理综合提升复习(五)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2-30

典例1  读图,完成下题。

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

[解析] 考查地理环境要素的分布规律。水系的分布主要受地形、降水等因素的影响,矿产的分布主要受地质因素的制约,而地形、地质等因素均属非地带性因素,故选项A、B、D错误。热带荒漠的分布主要受热量、水分规律性分布的影响而形成,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特点,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解题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赤道两极

热量带:赤道两极

植被:赤道两极

土壤:赤道两极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

降水量:沿海内陆

植被:沿海内陆

土壤:沿海内陆

命题法2 非地带性因素

典例2  读非洲局部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六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

A.③④ B.①⑥

C.①④ D.②⑤

(2)图中①③两地的自然带(  )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解析] 第(1)题,①位于赤道附近,本应为热带雨林带,但受地形影响,形成热带草原带。⑥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之沿岸暖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①⑥都属于非地带性分布。第(2)题,①③都属于热带草原带;①地是受地形影响而形成,属于非地带性,③地属于地带性分布。

[答案] (1)B (2)A

【解题法】 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

1.非地带性现象的分类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

(2)“改变”: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

(3)“约束”: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

2.非地带性的判断

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3.非地带性成因分析

首先,清楚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分等;其次,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最后,分析非地带性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