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7年青海高考综合提升复习(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2-17

5.(2014·泰安质检)下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示意图,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图三种方式中信息的传递都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

B.图乙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C.图丙中靶细胞若是神经细胞,则细胞之间可以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图甲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若是胰岛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

[答案] A

[解析] 信息的传递需要细胞膜上受体的协助,有些受体存在于细胞内,A错误;精子和卵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和结合,在两个细胞之间直接完成信息交流,B正确;图丙中靶细胞若是神经细胞,则细胞之间可以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图甲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若是胰岛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能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与肌糖原,降低血糖,D正确。

6.(2014·河南)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下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电压表测量的是细胞内外的电位差,未兴奋时为静息电位,兴奋时为动作电位。M点受到刺激,a点受到兴奋前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膜电位为正值;M点受到刺激,a点受到兴奋时为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膜电位为负值;a点兴奋后,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膜电位再变回正值,故选B。

7.(2014·石家庄)当人体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则人体的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答案] B

[解析] 当环境温度从25℃降至5℃,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加,为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需要增加产热,故耗氧量增加,同时出汗减少,所以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减少,人由于体温恒定,所以酶活性不变,选B。

8.某种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  )

A.突触前膜 B.细胞体

C.突触间隙 D.树突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则止痛药只能作用于突触间隙,因为突触前膜、细胞体、树突都是组成突触的结构成分。需要注意的是止痛药多种多样,有的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钠通道外口的受体相结合而影响钠的移动,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

9.(2014·北京海淀期末)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灵敏电流计连接在坐骨神经表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电刺激①处,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

B.电刺激①处或②处均可引起腓肠肌的收缩

C.电刺激②处,电流计能记录到两次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 C

[解析] 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电刺激①处,电流两次经过灵敏电流计,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A正确;电刺激①处产生的冲动可以由神经传递到肌肉,引起肌肉的收缩,直接电刺激肌肉也可以引起肌肉的收缩,B正确;电刺激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神经纤维上,故电流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C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D正确。

10.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病原体等,实现其维持稳态的作用

B.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

C.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D.下丘脑能调控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进而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答案] B

[解析] 免疫系统具有免疫清除功能,避免因疾病的发生导致内环境稳态的破坏;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会灭活,因此需不断产生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机制调节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需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发生融合。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