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宁夏高考历史经典练习及答案(四)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3-09
中二、非选择题
1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产生了新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代人、甚至每一个时代,都要对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所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近代中国百年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就是必然的了……即便对同一研究对象,也会因视角不同而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如: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就比它的《天朝田亩制度》更有意义、更受重视也得到更高评价;对“洋务运动”,现在人们注重的主要是它冲破重重阻力、引进现代大机器生产“求强求富”的努力和成就。相反,对其兴办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等则不多考虑。……也就是说,“农民起义”不是这种理论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材料二 这些年来,学术界在肯定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相互促进的前提下,着重讨论了五四运动所反映的救亡主题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主题碰撞和同化作用……以金冲及为代表则提出了救亡唤起启蒙的结论,认为在中国每一次救亡运动的高潮,总是能有力地唤起或促进一次伟大启蒙运动的到来。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时期”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史实,指出金冲及的观点并评述。
解析:(1)从材料一可知,“新时期”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从革命史观转向近代化史观。
(2)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可知,金冲及认为救亡唤起启蒙;第二小问,评论并叙述,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夹叙夹议。新文化运动时期,“救亡”的背景如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启蒙”指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促进思想启蒙。 五四运动时期,“救亡”的背景如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启蒙”指学生示威游行,反帝反封建,宣传了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1)变化:从关注农民起义到关注现代化建设。(或:从革命史观到近代化史观)
(2)观点:救亡唤起启蒙。
评述:民国初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他们宣传民主与科学,彻底批判儒家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青年学生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他们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同时,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问题与主义”之争虽为时不长,但反映出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思想界异常丰富而活跃的动态,特别是反映出了各种流派混杂难分、阵线混淆的重要特征。当时各界都在关注“社会”的革命或改良是时代的共同点。
有学者认为“问题与主义”的性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受到现实政治等原因的影响被扭曲了……。他们认为,在讨论(“问题与主义之争”)当中,李大钊和胡适的分歧显然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共识大于分歧。即使是分歧,也并不是根本性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只是在具体认知上还不够辩证和全面。“问题与主义”争论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认知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如何使主义、理论与实际更为紧密地结合。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胡适与李大钊共同开创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史。
归纳总结材料中的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解析: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他们认为,在讨论(‘问题与主义之争’)当中”“只是在具体认知上还不够辩证和全面”可知“问题与主义”的纷争不过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内部一次对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和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理性讨论;第二小问评价,根据归纳的观点,在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
答案:观点:所谓的“问题与主义”的纷争不过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内部一次对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和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理性讨论。
评价:该观点摒弃了阶级分析方法,并离开了历史大背景,无视这场争论的实际,因而是非科学的,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胡适仍然是主张渐进改良道路的,不能否认在论证中他以实用主义、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这场“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是关系到近代中国要不要革命,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争论,是涉及近代中国社会和历史走向的根本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