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及答案(五)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2-07
中11.清朝大臣绍英当时所记的“光绪庚子年避难日记”片断,内有“日本洋兵……攻破东直门”等内容。以下事件,可能被记录其中的是( )
A.清廷被迫推行“预备立宪”
B.清政府下令军队镇压义和团
C.甲午战争中日军犯下侵华罪行
D.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
解析:B 题干中的“光绪庚子年”,即1900年。清廷被迫推行“预备立宪”是在1906年,A项排除;戊戌政变发生在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故排除C、D两项,答案为B。
12.(2014马鞍山一模)如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 )
A.灵活的策略
B.洋人的朝廷
C.无奈的选择
D.末日的徘徊
解析:B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仔细观察图片,清政府对内“怒容”(指严厉实行****统治和镇压人民革命),对外是“笑容”,意指清政府对外推行卖国妥协政策。再联系题中的“1909年”“讽刺清政府”等信息可知B项与漫画的内容相符。
13.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 )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解析:B 这首歌谣体现了清政府的黑暗腐朽和金田起义事件,可作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的史料。该歌谣不能体现太平天国辉煌历史,A项说法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14.(2013杭州模拟)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解析:B 太平天国以洪秀全为首进行永安建制,分权于诸王,实际上就是重建等级秩序,再加上各自的行序还对应相关的天象,反映了他们借助神权,将权力神化。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
15.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 )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解析:D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西方列强在武昌起义后先是支持清政府,转而支持袁世凯,B项错误;荷兰一国公使不能代表清驻外大臣,C项错误。
16.(2013长沙模拟)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革命比建立政权更重要
B.相对于****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解析:B 材料中徐中约认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国家并未出现和平与秩序,北洋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A项说法完全错误;辛亥革命后社会有较大进步,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也取得了较大成就,C、D两项排除。本题选B项,相对于****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17.(2013石家庄一模)1911年12月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的一封信写道:“一旦共和政府建立起来,人民的捐税负担会比现在更重。甚至就这一点而言,共和政府也不可能统治中国。中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筹措外债使国家免于破产。”材料表明( )
A.中国政治民主化缺乏经济基础
B.日本为干涉中国内政制造舆论
C.实业救国是共和政府必然的选择
D.中华民国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
解析:A 从材料信息看,如果中国建立共和政体,人民的经济负担会更重;即使建立形式上的共和政体,由于没有经济实力的支撑,这个国家也会破产。可见,政治民主化需要经济实力的保障。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日本要干涉中国内政,排除B项;当时共和政府尚未建立,排除C项;材料信息旨在强调经济基础对共和政体的影响,且当时中华民国尚未建立,故D项不正确。
18.(2013大连模拟)“国”字在书法里面有41种写法,而且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图中“国”字被广泛使用最晚的是( )
解析:C 从字形看,A项“国”中有王,B项“国”中有土,D项“国”中有八方,三者都反映了王权或皇权****体制下,人们对国家的理解,C项“国”中有民,反映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思想,是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故选C。
19.(2013江门调研)《申报》曾报道:1919年6月北京某机关接到里昂三十日发无线电云,二十八日下午三时……突有某国代表拒绝签字,各国代表大为震动。日本代表尤为惊异之邑云云,观似拒绝签字者即系我国代表。该材料说明( )
A.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
B.我国代表在会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C.中国政府维护了国家主权
D.我国代表受到了国内群众运动的影响
解析:D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A项表述错误。在巴黎和会上起决定作用的是英法美三国,B项错误。中国政府虽然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但是,改变不了日本霸占山东的结局,C项错误。正确答案为D。
20.(2014福建月考)五四时期流行“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1918年12月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这里的“公理”是指( )
A.宋明理学“天理” B.平等、自由
C.进化论和个****利 D.自然科学定律
解析:B 结合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分析“公理战胜强权”这一口号,巴黎和会上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出席会议,坚决要求收回山东,而英、法等列强操纵会议,无视中国的合理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国内,五四运动随即爆发。由此分析“公理”是指要求平等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