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基础提升综合练习(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1-30
中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庙堂中、房宇外,处处都有灯笼张挂。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 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________。不过,灯笼
A.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
B.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C.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
D.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解析 这是一道句子衔接和句式选择的综合的题目,首先注意整个文段以短句为主,“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是一个表意较复杂的长句,由此排除C、D,再看A、B两项的不同,A项“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B项“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A项A项,因此选B。
答案 B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曾多次来过西安,也曾多次感觉到过,而且说出来过:西安是一块宝地。在这里,中国古代文化仿佛阳光空气一般,弥漫城中。唐代著名诗人的那些名篇名句,很多都与西安有牵连。谁看到灞桥、渭水等等的名字不会立即神往盛唐呢?谁走过丈八沟、乐游原这样的地方不会立即想到杜甫、 李商隐的名篇呢?__
A.这里到处都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B.这里是一个梦和诗的世界: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
C.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D.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
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是写弥漫在西安的诗,整体的思路是:从神往盛唐——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处处是诗。C项
答案 C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他人讲述,他绝不会感到快乐。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________,________。没有任何人倾听,绝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
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 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
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 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
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 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
D.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 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
解析 从连贯上讲,“有……没有”是一致的句式表达:从意思和结构上讲,先说“快乐”再说“痛苦”是对前文的自然衔接和对下文的提示。
答案B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思路就不广。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________。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A.第一遍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二遍就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B.第一遍可
C.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D.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第三遍便要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
解析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选项与原文内容的细微差别,读后可知,文段是按照“粗读”“精读”“研究”来讲的,依此C。
答案 C
5.填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人格恰如一种魔力,从人格上发出来的言行,自然使人受到感化。________。这就是有人格的背景与否的区别。空城计只能由诸葛亮摆,换了其他人便会失败。
A.同是一句话,德高望重者说出来,大家就容易接受
B.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有两种人格,效果就不一样
C.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的人格不同
D.同是一句话,说话人的人格不一样,大伙就觉得劲头不一样
解析 从后文“有人格的背景与否”看,A项不够衔接,可排除;由最后一句话可知说同一句话的应是两种不同人格的人,所以B项“说话人有两种人格”的表述不妥;而D项在语言风格上与上下文不够协调。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