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5-10
中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解答词语题要注意①理解近义词的区别,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②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这三个成语都含有“费心考虑”的意思,但又有差别。其中,“处心积虑”是指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强调蓄谋已久,多用于贬义语境;“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殚精竭虑”强调用尽心思,多用于褒义语境。③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④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和句间的关系,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比如本题的“名声大噪”和“ 声名鹊起”,就应该从前后两个句子的内容入手。⑤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 A项的错误是成分残缺。“品味”之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心旷神怡”后加上“的滋味”。B项的错误是动宾搭配不当。“规范了……问题”“解决了……乱象”这两处表述,谓语动词与其后的宾语中心词搭配不当。C项的错误是重复累赘或句式杂糅,可以删去“导致的”;或者将最后一个分句改为“‘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是由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3.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表达应用)。
【解析】得体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忝列”本是自谦之词,“笑纳”是请别人接受,“芳龄”是指年轻女子的年龄。以上三项都没有注意到受话人的心理、年龄等因素。“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
4.【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作答本题时,应注重两个角度:一是语段的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区别。语段主要介绍了噪声分贝的大小与人的视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些内容可知,该语句应该表述的是人们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影响视力。B项的表述主体是“人”,与前文衔接最紧密,故选B。
5. 【答案】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A项引用时虽然也表现了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但因为是送同学上学,而不是“宦游”;B项谈交往;C项说的是大雪。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答案】 D(发觉,察觉,觉醒)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断,比如本题中的D项,结合原文知道,该句意思是酒席上有先察觉的,想离去。故“觉”为察觉之意。
7.【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在句中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有关。A①中“其”修饰“名”,意思是“他的”;②中“其”作宾语,意思是“他”。B①中“之”意为“的”;②中“之”为宾语,意为“他”。C①中意为“因为”;②中意为“用”。D①②均意为“……的人”。
8. 【答案 】 ①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②兴元军叛乱,杀死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这一暴乱,文宗也认为他可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 级(理解)。
【解析】答古文翻译题时,要字字落实,即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这实际是落实关键词语。再就是句句通顺,这里面包含了落实特殊句式的问题。还有就是正确处理直译和意译的关系。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中“妻”作动词,“嫁给……为妻”;结合文意知道,“子”作“女儿”意;“以兄子”为状语后置。②中“谓”意为“认为”,“夷”意为“平定”。
9. 【答案】年少成名,长于言辞,富有谋略,不愿为官,行事果决(答出4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归纳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概括综合)。
【解析】归纳概括文章内容首先要弄懂每一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特点。本文每一段都体现出温造的不同性格特征。
【文言文参考译文】
温造,字简舆,仪表俊美奇伟,秉性酷爱读书,年轻时为人气盛。寿州刺史张建封听说他的名声,用文书钱财聘请他,温造高兴地说:“真是让人满意的人啊。”于是到寿州跟从张建封。张建封虽然凡事都请教他,但不敢拿职任束缚他。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此时李希烈谋反,攻陷城邑。天下各城镇掌握兵权者,暗中相互动摇,驱逐主帅自立,德宗忧虑这件事情。趁刘济正向朝廷表示效忠的时候,悄悄下诏书命令张建封挑选纵横游说之人去劝说刘济。张建封强行委任温造为节度参谋,派他出使幽州。温造同刘济谈话还未说完,刘济伏地流泪说:“我偏处远郡,见识短浅,不知天子神圣,大臣竭尽忠诚。我甘愿在诸将领之先,为朝廷效命出力。”温造回来,张建封把此事呈报朝廷。皇上下诏乘驿马兼程入朝进奏。皇上喜欢他的才能,问温造的家世和年龄,温造回答道:“我的五世祖温名叫大雅,外五世祖是李勣。我的年龄三十二岁。”德宗皇帝认为他是个奇才,想任用为谏官,因为他泄露谈话内容便终止没用。又离开,隐居东都。长庆初年,担任太原幽镇宣谕使。回到京城,升任殿中侍御史。田弘正遇害,以起居舍人的身份又到镇州行营宣旨抚慰。不久,谏议大夫李景俭去拜访宰相,温造坐下与他同饮,(醉酒得罪宰相),被调出京城担任朗州刺史。开通后乡渠上百里,灌溉农田二千顷,百姓因此受益,号称“右史渠”。调任左司郎中,不久,升任御史中丞。
温造性情刚烈急躁,如果有人触怒了自己,即使是权贵,也要在气势上胜过他。路上遇到左补阙李虞,怨恨他不让路,抓来他的侍从鞭打侮辱。左拾遗舒元褒等人上言说:“温造抛弃蔑视典礼,无所畏惧,侮辱天子的侍臣。凡是事情虽小关系到名分道理的,不能失礼。如果失礼,祸乱就会由此产生。左拾、补阙职位虽低,是侍臣;中丞,地位虽高,是执法官吏;侍臣被凌辱,那么恭敬就不能遍及所有;执法官吏放纵自我,那么法律制度就会被破坏。温造擅自尊大,有忽视超越本分的嫌疑,请求将他论罪处理。”皇上于是下诏:台官、供奉官同走一条道路时,听凭先后次序行走,相遇时就行揖让之礼。温造弹劾抨击无所畏惧,揭发南曹伪宫九十人,主吏全都论罪处死。升任尚书左丞,封为祁县子。
大和四年,兴元军叛乱,杀死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这一暴乱,文宗也认为他可以,于是就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的官职,允许他可以见机行事。温造果断地杀掉八百多人。把亲手杀掉李绛的人,剁为肉酱;发布杀害李绛命令的人,处以极刑。拿来一百个首级祭奠李绛,其余的全部投入汉江。
大和五年,进入朝廷担任兵部侍郎,自称有病,出任东都留守,不久,担任河阳节度使。上奏修复怀州的古秦渠枋口堰,来灌溉济源等四县的五千顷田地。大和七年,召入朝廷担任御史大夫。皇上正要倚重他担任宰相,恰逢他生病,不能上朝,于是改任礼部尚书。去世,享年七十岁,追赠尚书右仆射。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答案】
①这里运用了拟人与比喻相结合的手法。
前句是说,那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宛如美人刚刚用黛石涂过的两抹弯弯的蛾眉。“凝”,谓凝止、聚积,在这里则指蛾眉含愁带恨,其实发泄的却是词人内心的忧国忧民的愁苦。面对半壁大好河山已陷金人之手、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的情景,他所愁所恨的应是对恢复版图、统一旧时河山的希冀一次次的破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级(鉴赏评价)。
【解析】这一问很具体,直指修辞,而江苏卷常考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等。“蛾”是比喻,意指山如蛾眉。“愁与恨”是拟人,意指远山含愁带恨。这种写景抒情其实抒发的是作者个人的愁绪。
②【答案】第一种解释:身在南国的词人所听到的“塞笛”,只能是因为日夜将收复失地萦绕心头而形成的一种幻觉,在写作技巧上则是使用了跨越空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大胆联想,这使豪气之中多少带进了一丝苍凉。
第二中解释:“塞笛”也可指实边防军队里吹奏的笛声,因为那时的采石矶就是南宋与金国交界的军事重镇。词人听闻塞笛之音,心中倍感苍凉。
两种解释都可以。
【命题意象】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鉴赏评价)。
【解析】宋诗词中多有对笛子类意象的描绘,常以笛声衬悲情。本首词总体感觉是豪放的,但由于作者的抗金思想和身世、处境,不由的有了些抱负难以实现的苍凉之意。
③【答案】前句是说:试问到哪里去才能追寻到谪仙人李白的踪迹?作者对着茫茫江水,呼唤寻找着前朝那位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这既是对所倾心仰慕的诗人的凭吊,也是词人在积极地为苦闷心情寻找寄托,希望自身也具有旷达、豪迈如李白般的性格。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级(鉴赏评价)。
【解析】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针对特定的古人和往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这首词属于怀古类,应从所怀之古人李白身上寻找词人的情感寄予。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答案】
临溪而渔 泉香而酒洌 妃嫔媵嫱 可以横绝峨眉巅
此情可待成追忆 挟飞仙以遨游 茕茕孑立 任尔东西南北风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解析】理解性默写是根据话题或情景,按照要求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填空。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理解,才能准确选择,比记忆型默写的难度有所增加。对这种题型,考生平时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诗文,加强涵咏功夫。比如第一句中“渔”不能写成“鱼”,“洌”不能写成“冽”;第二句中“媵”不能写成“滕”;第三句“峨眉”不能写成“蛾眉”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答案】守卫通知“我”上场的时候,“我”非常镇定,一点儿都不怕,也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因为经过整整一年的准备,“我”对演讲成功拥有充分自信。这个自信源自于一年来“我”对其他牢友遇到的情况的了解,源自于“我”对没有教养的听众的了解,源自于对人性中恶的一面的了解。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次是D级(鉴赏评价)。
【解析】本题表面看是对一句话的理解,但句子中有“找到了答案”字样,所以,本题属于“情节概括题”。“情节概括题”的答题思路就是找对应点,而对应点在上文的2—6节。
13.【答案】
①首先,机会非常难得。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有人一直等到垂老。这种等待无异于精神折磨。
②其次,没有经验可供参考。那些演讲失败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都没有用,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
③最后,来听演讲的市民并不在意犯人的命运。他们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对犯人起哄,并且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小说情节的能力,能力层次是D级(鉴赏评价)
【解析】要抓住小说这个文体特征,检索文本的信息,锁定答题区间,归纳情节内容。信息是从3—5小节中筛选出来。
14. 【答案】
①情节结构上,这个结局与前面主人公的精心准备紧密照应,又与其他犯人的命运形成对比;②人物形象上,主人公获得自由的结局恰恰印证了主人公的智慧,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艺术效果上,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发了读者的深层次思考;④内容主旨上,有利于揭示人性丑陋的一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深化了主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能力层次是D级(鉴赏评价)
【解析】答这类题应从这样几方面考虑:①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需要考虑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开头(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中间(推动情节发展)、结尾(呼应上文)等。题干提到“结尾”,应考虑呼应关系。②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我”是一个有头脑、有智慧的人。③从情节与小说艺术效果的关系角度考虑。这个结局出乎读者意料。④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这篇小说意在揭示人性中的丑陋。⑤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有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15. 【答案】
①监狱管理者不想让犯人幸福,因演讲获胜而获得自由只是他们的一场恶作剧。②听众不想让犯人幸福,因为任何人幸福都会让他们嫉妒。③狱友不想让你幸福,你的幸福会让他们感到痛苦。④所以,整个社会是扭曲的、变态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能力层次是F级(探究)。
【解析】标题的内涵应从多方面考虑,首先是表面意,其次是深层意、象征意、比喻意等等。标题是个问句,“凭什么”意思就是不能让你幸福;“你幸福”就会激发“我”的嫉妒心,就会让“我”痛苦。
16.【答案】①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启发读者思索;③用故事证明了选择的艰难;④述说故事本身,就是巧妙证明论点的过程。(答出三点,即给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体会文章写作艺术的能力,能力层次是D级(鉴赏评价)
【解析】论述类文章中插入故事,一般有这样几个作用:激发阅读兴趣;证明主题;引发思考。以上几点在本文中都具备。
17.【答案】
(1)走进去:通过重视论证与论据而得出结论;跳进去:直接接受论断。(每点2分)
(2)为下文谈普通人要重视自我选择张本(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1)“走进去”说的是哲学家,“跳进去”说的是普通百姓。这两种接受论断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这句话在这里的作用主要是为下文张本。如只回答“承上启下”给1分。
18.【答案】①阐述人生选择虽艰难但不可逃避;②倡导人们遵循良知,自己选择,走一条沐浴人性光辉的路;③表达了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命题立意】考查探讨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级F(探究)
【解析】本题针对文章的标题设题。标题的内涵应从多方面考虑,首先是表面意,其次是深层意、象征意、比喻意等等。表面意一般是从字意上进行解释,“难以逃避”其字面意思是“逃避不了”;深层意需要回归文本,找到分析难以逃避的句子,加以归纳。
19.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三则材料讲的都是“好玩儿”。这就必须对“好玩儿”这句话分析,况且,第三则材料有一句话“淡淡一句‘好玩儿’ 背后藏着颇多深意”,也值得玩味。分析“好玩儿”,其含义有两点,一是感兴趣,二是有意义。学生抓住这两点中的任何一点加以阐发,都可以。
【参考立意】(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有兴趣才有动力(3)做有意义的事方能有所成就。
【评分要求】切入分48分。60分以上作文比例不低于2%。合理拉开差距,分数曲线要呈正态分布。其他要求参照高考作文阅卷细则。
加试题参考答案
20. 【答案】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
【命题立意】这是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文言断句有判断的依据:一看句末语气词,“者”“也” “矣”“耶”等等,有这些词可以先断开;二看句首发语词,“若夫”“至若”“盖”等等;三看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四看排偶句;五看顶真的修辞;六看专有名词、代词。
21. 【答案】王维、韦应物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解析】平时要掌握著名文学家、诗人的名、字、号及官职。此处以官职称之,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韦应物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22.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解析】学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历朝历代的文化名人及其作品。《诗品》为诗歌理论著作。
23. 【答案】辨味、韵外之致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一句表达作者观点,“辨味”即为关键性词语,“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也”是得出的结论,“韵外之致”是关键性词语。
24.【答案】C E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的掌握。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本题涉及到的名著名篇很多,而且考查的是细节,故难度较大。C项《端午节》出自鲁迅小说集《呐喊》,其中林佩瑶对他的意见不置可否,心里另有打算。E中家人一天的伙食都是葛朗台亲自安排。
25. 【答案】(1)①宝玉病稍好,便拄仗去瞧林黛玉。路过一棵杏树,树上结着杏子,宝玉见后感叹“病不逢时”,错过了赏花。②此时,宝玉又发了木性,想起了邢岫已择夫婿,“少了一个好女儿“。③又想及红颜易老,杏子也快熟透,人过几年也会“乌发如银,红颜似槁“。宝玉因此伤心,对杏留泪叹息,“伤春”之感油然而生。
(2)夷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及张飞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40多座军营绵延七百里,顷刻变成一片火海,蜀军大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的掌握。能力层级为名著名篇阅读B级(理解)。
【解析】(1)本题既考查学生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把握,又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句子出现在第五十八回中,需要对小说中的几个细节加以概括。(2)把史书和小说对比。小说中虚构的成分很浓,但也有历史的影子。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另两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细节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到八十四回。
26. 【答案】①价值性(追求人文价值,寻求生命的意义);②智慧性(不仅可感,而且可思);③非确定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分析鉴赏)。
【解析】学生要能从题干中找到筛选信息的要求,第一节最后一句,第二节开始一句,以及整个第三节中分别说明了价值性、智慧性、非确定性。
27. 【答案】①文人画的智慧性,就是指文人画要传达生命“可感”,还要打动人,给人以生命启示的智慧;②文人画的智慧是建立一种立足于沉思的生命呈现方式,一种融进灵魂觉性活动的独特心理形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解析】理解重要词语要把它放到特定语境中去体会。第二节“必由生命感觉上升到“可思”,要能打动人的智慧”以及“与其说是某种观点的敷衍,倒不如说是建立一种立足于沉思的生命呈现方式,一种融进灵魂觉性活动的独特心理形式”两句极为关键,从中提炼即可得出结论。
28. 【答案】①是概念的推理,是某种思想的强行贯彻;②它不能在体验中涌起关于生命的沉思,是定性定义的传递;③人的智性会使人在语言(知识理性)中容易陷入困境,使得人的言论跟客观齐一的自然常理不能谐和一致(语言不能准确表述事、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句子含义的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重点词语分析法,二是句子结构分析法,三是回归语境法,四是句子特色分析法。 “警惕”就是“防止出现”,就是杜绝,括号中的话是对“语言困境”的具体而形象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