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综合提升试题及答案3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31
中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综合提升试题及答案3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十年前,他还是远近乡人口中的“二流子”,整天游手好闲,坑蒙拐骗,可如今他竟________,不仅有不错的工作,还是邻居们公认的好丈夫、好父亲。
②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则是关键,我们都要拿出刮骨疗毒、________的决心和勇气来“洗洗澡”,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更不能敷衍塞责混过关。
③四川的“田婆婆洗灸堂”因为伤害幼儿,早在2011年“3·15”晚会上就已经被曝光了。然而今天,“田婆婆洗灸堂”________,继续用“三无”药水毒害婴幼儿。
A.脱胎换骨 改头换面 洗心革面
B.洗心革面 改头换面 脱胎换骨
C.改头换面 脱胎换骨 洗心革面
D.脱胎换骨 洗心革面 改头换面
解析 脱胎换骨: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为仙骨。现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这三个词,“脱胎换骨”侧重于改后的好结果,“洗心革面”侧重于改的行动和决心,“改头换面”侧重于不是真改。①句中的“他”,已由游手好闲、坑蒙拐骗的人变成好丈夫、好父亲,得到了彻底的改造,故用“脱胎换骨”。②句讲的是要有决心和行动,所以用“洗心革面”。③句中“田婆婆洗灸堂”害人的本质未变,所以用“改头换面”。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兴国家群体崛起,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如果不能改变高高在上的霸主心态,不能转变传统对抗的零和思维,发展空间就会受限。
B.我们的大学是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来教育学生的,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老老实实“打铁”的能力与态度,轻视了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
C.虽然耐克公司设计总监非常重视NBA球星杜兰特设计的新球鞋,但认为就鞋底颜色、鞋带材料等细节方面依然有很大的修改空间。
D.为让市民更多地呼吸到新鲜空气,我市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限行机动车、管控扬尘、禁止露天烧烤等强制性措施,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解析 B项,搭配不当,“培养”与“态度”不搭配。C项,句式杂糅,可去掉“但认为就鞋底颜色、鞋带材料等细节方面依然有很大的修改空间”中的“就”。D项,成分残缺,在“限行机动车”前面加上“采取”。
答案 A
3.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________。
A.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B.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C.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D.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此题横线前后实际上是一种类比,根据语境“遭遇无意的伤害”,可排除A、C,因为牛被牛虻叮咬,不是“无意”,不让“做一颗明星”不能说就是“伤害”。根据不可抛弃“那一颗宽容之心”可排除D,因为断崖形成“瀑布”与“宽容”关系不密切。
答案 B
4.给下面一段打乱顺序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
②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
③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
④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
⑤镬耳状建筑具有防火、通风性能良好等特点。
⑥镬耳屋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潮汕、客家的民居建筑亦有类似镬耳山墙。
A.③⑤④①⑥② B.③②⑤①④⑥
C.③⑥⑤①④② D.③⑤①④②⑥
解析 ③是总起句,介绍何为“镬耳屋”;通过⑤中“防火”“通风”的顺序可以确定①④的位置;②句中的“还有”确定其顺序要在⑤①④的后面;⑥为总结句。
答案 D
5.阅读下面的漫画,对漫画蕴含的哲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
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提炼漫画寓意的能力,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即使人再多,也拉不动影子。本题适合利用排除法,B项表述不确切,主观认识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客观现实,有时候会是错误的反映。漫画发挥了集体力量,但是并没有拉动影子,所以不够说服力说明C项。A项与题意无关。认识有实际的正确的认识,但也有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认识是不能指导实践的,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漫画要拉动影子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答案 D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
(3)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6)其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__,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________________,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答案 (1)言笑晏晏 (2)不义而富且贵 (3)忽复乘舟梦日边 (4)艰难苦恨繁霜鬓 (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6)林壑尤美 (7)落花人独立 (8)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5·泰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超越鲁迅
——为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作
王任叔
①《自由谈》复刊还没到十天,而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又临在我们的面前了。
②编者接编《自由谈》以来,朋友间首先给我的意见是,“应该多登些鲁迅式的杂感文字”,然而鲁迅不世有,而《自由谈》还得“谈”下去。这使我益发感到这一文化巨匠的死去,对文化界损失的重大了。
③鲁迅的精神固然是部分地活在人们的心里,但鲁迅的艺术的战斗力,却没有活在后一代人的笔端。难道真让他的死,带去我们的一切?在鲁迅先生翻译的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的小说里,有这样的一节话:你们倘不是毫不顾忌地将我做了踏台,超过了我,进到高的远的地方去,那是错的。
④我可以断说,鲁迅先生是期望于后一世代的。然而我们竟让鲁迅先生这一心境,寂寞,冷落,而终至于委为尘土吗?不,我们一定得大声地叫出:“超过鲁迅!”
⑤这是每一个文化人所应自励而励人的!
⑥学习鲁迅,并不是为了“追随”或“并驾”,而是为了“战取鲁迅”。那么我们看一看鲁迅先生的一生,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战取呢?
⑦六百万字的《鲁迅全集》,展开在我们面前了,我们好容易浏览了过去,但作者每一字每一句所下的心血,那真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只要一展开他那手抄的《古小说钩沉》《会稽故书杂集》《嵇康集》,看到那里面一笔不苟的字迹,就可知道鲁迅对于任何一种学问的刻苦磨炼的功夫。而我们呢,以皮毛为丰肉,到头来,不免自示空虚。
⑧鲁迅固然是勇于和恶势力战斗的,但他又勇于自斗。记得他在一篇文章里说起过:在他翻译新兴艺术理论时,有几处,仿佛触着了自己的疮疤,但他还咬着牙译下去。
⑨只有有自知之明者,才能知人。而只有能与自己斗争者,才能与人斗争。然而,我们呢?
⑩将事实的真相,掩饰于世故之下,于是人们的见解都成为庸俗。正如鲁迅先生在论讽刺文学中所说,所谓讽刺不过是现实的真实的暴露,而人们却以此为讽刺了。鲁迅先生就是个真实的说教者。
⑪他最讨厌的是专在背后嘁嘁喳喳的人们。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一文中说,这些人“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溪,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嘁嘁喳喳,惹是生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但是,这现象仅限于文坛吗?不,在我们的左右前后,都有这样的人。我们所要的是“打开天窗说亮话”,而另一些人所要的,却是“三根椽下搬是非”。
⑫有人说鲁迅善放暗箭,鲁迅先生回答道,放箭的人站在这里呀,哪能说“暗”呢!那无理可说的人,只好不抛头露面放暗箭了……
⑬这一切刻苦的精神,这一切战斗的手法,都是我们学习鲁迅、战取鲁迅的必要条件,总有一日,以我们自己的力量,继之以我们的子孙的力量,而超越鲁迅!
⑭我们倘不是毫不顾忌地将鲁迅作了踏台,超过了他,进到高的远的地方去,那是我们的错!
⑮这该是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应该记住的话!
(选自1939年7月世界书局《横眉集》初版本,有删节)
7.作者认为当时文坛存在哪些不良现象?试分条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并没有直接指出文坛存在哪些不良现象,而是通过今人与鲁迅先生的对比,表明现在的不良现象。我们可以逆向思考得出答案。如原文中“看到那里面一笔不苟的字迹,就可知道鲁迅对于任何一种学问的刻苦磨炼的功夫。而我们呢,以皮毛为丰肉,到头来,不免自示空虚”,又如第⑨⑩段等,抓住对比就不难理解问题。
答案 做学问缺乏刻苦精神,空虚浅薄;缺乏自知之明,不能与自己斗争;掩饰真相,视众人见解为庸俗;搬弄是非,背后放箭。
8.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1)鲁迅不世有,而《自由谈》还得“谈”下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讽刺不过是现实的真实的暴露,而人们却以此为讽刺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句的理解要结合前后文,这句话中“鲁迅”显然变成了符号,代表后文提到的鲁迅精神;“自由谈”中的“谈”一语双关,既指刊物要继续办下去,也指民主斗争还要进行。(2)句中前后两个“讽刺”意义不一样,前一个“讽刺”指鲁迅揭露现实暴露丑陋的行为;后一个“讽刺”指当时某些人的浅薄虚伪。
答案 (1)鲁迅不会世世代代都有,但是《自由谈》还得继续办下去,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还得进行下去;表明了继承鲁迅精神继续战斗的决心。
(2)真正的讽刺不是揶揄挖苦,而是揭露世故之下的真相,毫不掩蔽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批评了当时某些人的浅薄虚伪。
9.文中第③段和第⑩段两次引用《与幼小者》中的话,有何变化?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指出论述类文本中道理论证具有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兼顾前后结构,从内容、结构以及效果方面来分析。谨记一点,任何一种论证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证明观点。
答案 第一处,指称用“你们”和“我”,属直接引用,以此展示鲁迅先生的心境,引出作者的观点“超越鲁迅”。第二处,指称用“我们”和“他”,是间接化用,重申观点,号召人们要站在鲁迅的肩膀上,超越鲁迅。两次引用鲁迅先生翻译作品中的话,前后呼应,严密紧凑,以此作为中心和号召,增强了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