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6江苏省高考政治专题提升训练10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17

  一、选择题

  1.(2014·江西模拟)收入的增长,一个是绝对增长,取决于微观领域内企业内部的机制,国家可以考虑为企业员工工资增长制定基本的导向,建立劳资双方之间公平对话的机制。另一个是相对增长,是指物价降下来,相当于老百姓普遍涨了工资。这表明,收入的绝对增长(  )

  ①受国家分配政策导向的影响 ②受整个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影响 ③取决于具体企业的经济收益状况 ④受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的影响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依据材料,收入的绝对增长,与国家的分配政策有关,也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有关,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涉及收入的绝对增长,不包括相对增长,②可以排除;由于材料只涉及分配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不涉及企业经济效益问题,③也可以排除。

  答案 C

  2.(2014·南京、盐城一模)下表是某农民某年的收入表

  10亩责任田收入 利息收入 农闲时间所得 项目 5亩水田入股合作社所得的红利 参加该合作社后通过劳动领取的工资 5亩山地自己经营取得的收入 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50 000元所得的利息(年利率4.14%) 贩卖水果所得收入 年收入 1 000元 8 000元 4 000元 2 070元 600元 该农民一年的总收入、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分别是(  )

  A.15 670元  12 600元  12 000元

  B.15 670元  14 670元  600元

  C.12 600元  14 670元  4 000元

  D.15 670元  13 670元  12 000元

  解析 A

  3.(2014·苏州第一次调研)要解决下面漫画《相形见绌》中反映的问题,必须(  )

  A.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B.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C.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D.进一步拓宽居民就业、创业渠道

  解析 答案 C

  4.2014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这是继2012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第二次跑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这表明在我国(  )

  A.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

  B.收入分配实现公平

  C.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D.城乡收入差距基本消除

  解析 我国收入分配还存在悬殊,排除B、D两项。题旨强调居民人均收入跑赢国内生产总值,C项与题意相符,A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5.(2014·苏北四市二模)“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民富”目标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

  ①确立按劳分配,提供制度保障 ②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投入 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 ④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答案 C

  6.(2014·南通二模)下表是2013年江苏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项目 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消费者价格指数 增长幅度(%) 9.6 12.1 9.6 11.4 2.3 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企业利润较低,投资经营出现困难

  B.城乡居民实际购买力总体有所提高

  C.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增加

  D.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低于农村

  解析  B

  7.(2014·南京、盐城一模)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的一项基本制度,但这需要动用国家力量,通过社会救济等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者的待遇水平。这表明社会保障(  )

  A.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重要举措

  B.能够合理调整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C.可以实现社会成员间收入分配的绝对公平

  D.通过收入再分配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解析  D

  8.下列关于对图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2013年中央财政实现盈余

  B.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C.这是政府组织经济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

  D.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解析 获取和解读图中信息,可知中央财政在民生领域预算数量增加,故D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图中信息不符。图中只说明财政支出,未有说明财政盈余,排除A项。

  答案 D

  9.(2014·徐州三模)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这意味着,数千万困难群众在物价上涨达到一定幅度和时间后,将得到政府的临时价格补贴。这说明(  )

  ①物价决定消费水平和质量 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③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经济 ④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答案 C

  10.(2014·盐城一模)下图为宏观经济周期四个不同阶段的表现情况。通常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A~B阶段消费需求量下降,企业营利降低

  ②B~C阶段失业率增大,适宜增加财政支出

  ③C~D阶段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量

  ④D~E阶段需扩大财政赤字,降低贷款利率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C

  11.(2014·无锡一模)“新个税法”将工薪等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三险一金”免税。这一调整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

  A.兼顾各方利益,构建和谐社会

  B.减轻纳税负担,扩大民间投资规模

  C.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法治国家

  D.调 A

  12.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是刺激国内需求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措施。下列图示中,能够准确反映结构性减税所带来的影响的是(  )

  注:P为价格(为含税价),Q为需求量,C、D两项中的D1表示减税前的需求量,D2表示减税后的需求量。

  解析 结构性减税,商品成本下降,意味着价格也降低。根据需求定理,可分析出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大,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4·杭州模拟)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某校高三·二班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进行学习探究。

  探究主题:“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倍增”问题,网上网友的两个帖子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

  针对网友的观点,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跟帖分析。

  网友“云淡淡”: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

  跟帖: 网友“冻土”:他年收入100万元,我年收入2万元,人均年收入51万元。几年后他年收入202万,我年收入还是2万,人均年收入102万。我的人均收入不是“倍增”而是“被增”了。

  跟帖: 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与分配的关系、社会公平的措施等。要根据材料观点从正、反两方面逐一分析,材料一中看到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的关系,但没有看到分配制度、分配政策的作用;材料二中看到了经济发展带来收入差距拉大,没有看到国家分配政策可能进行的收入分配调整。把握了总体思路,依据相关知识,逐一分析即可。要注意全面。

  答案 跟帖一:①生产决定分配,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提高的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才能为“收入倍增”奠定物质基础。②还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跟帖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14.14.(2014·南京、盐城一模)材料一

  注:《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指出,对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家用轿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经济原因。

  (2)

  假设y为G市机动车保有量,v为机动车平均行驶速度,m0为机动车保有量与平均行驶速度的关系。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征收拥堵费,请用箭头在函数图像上标出车辆行驶速度发生的变化趋势,并说明推理过程。同时,从表格中选择两项能够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指出其《经济生活》依据。

  解析 (1)①居民收入增长是家用轿车保有量增长的根本因素。②家用轿车价格的降低,使更多的人有能力购买汽车。③国家对购置家用轿车的财政补贴,推动了汽车销量的增加。

  (2)箭头指示

  推理过程:征收拥堵费后,会增加用车成本,导致部分车主减少家用轿车使用,从而减少了车流量,提高了汽车行驶速度。

  措施①:公共汽车作为家用轿车的替代品,其需求量增加,会导致家用轿车需求量减小。

  措施②:通过取消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会增加购车成本,对机动车征收环境税,会增加用车成本,从而导致家用轿车需求量减少。

  措施③:通过宣传活动,可以引导消费者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观念。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