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2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1-19
中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
1.(2015·海南·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答案】 A
【解析】 秦始皇“不与古同”指秦朝实现了与前代不同的制度,结合所学可知,B项分封制、C项井田制、D项宗法制都是周代实行的制度,故排除三项;“罢侯置守”指秦朝实行了郡县制。
2.(2015·佛山)“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材料描绘的是( )
A.王位世袭制 B.封邦建国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答案】 B
【解析】 “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不得买卖”“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符合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特点:贵族世卿世禄,层层分封与授田。故本题选B。
3.(2015·江苏·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据出处《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乃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之选集)和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
4.(2015·安徽·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回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文士没有向魏太子回礼并称“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诸侯国重用士人的时代特征,故选A项。B项是材料体现出的表象,C、D两项与材料不符。
5.(2015·天津·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答案】 D
【解析】 题中材料描述了秦汉时期军国大事先由群臣商议,然后宰相上奏皇帝,皇帝最后做出裁决。这种商议的做法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所以本题选D。A项表述与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相矛盾。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权的作用。
6.(2015·安徽·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答案】 C
【解析】 由“推举六名孝廉”可知题中相关的制度是汉朝的察举制,“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了察举制的一些弊端,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明显不符合材料和史实;B项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排除B项;“推举”体现的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排除D项。
7.(2015·洛阳二模)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士族垄断仕途 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选官方式多样 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唐朝人入仕途径有多种,包括举荐、科举、军功等,C项解读正确。科举制的发展使得士族垄断仕途被打破,A、B两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8.(2015·广东·13)针对皇帝频繁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答案】 C
【解析】 分析材料信息,题中的朝臣反对皇帝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可见该朝臣强调加强中书省的作用,意在强调应加强相权以牵制皇权,故选C项;中央集权是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B、D两项材料不能得出,排除。
9.(2015·四川·14)“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不同时期对中书、尚书令权力的描述“西汉为少府属官”“东汉隶属少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可知,题干材料的核心,即在强调中书、尚书令地位的不断提高。A、B两项具有片面性,排除;D项属于无关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10.(2015·洛阳二模)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故选C。
11.(2015·蚌埠)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度 D.军机处制度
【答案】 B
【解析】 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与科举制共同形成了中国古代成熟的文官政治,从而使“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B项最能说明这一点。三公九卿创立于秦朝,官僚政治初创,受贵族政治影响较大,A项错误。内阁制度是君权强化的产物,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两者都是出现于宰相制度废除后,与材料中“君权、相权互为节制”的信息不符。
12.(2015·唐山)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
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B.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布政使一职的设置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说明清朝在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下,地方汉族督抚权力增强,中央权力下降。A项正确。B项与题意相反;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二、非选择题
13.(2015·徐州)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答案】 (1)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形成了二元体制。
(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
(3)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4)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可以概括出是加强对地方统治的答案;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中“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的关键词可以归结出是二元制体制。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的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中依据材料三中“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的信息可以归纳出“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答案。第(4)问属于开放题型,结合材料从中央集权加强的角度概括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