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19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1-17
中二、非选择题
13.五四运动爆发96年以来的历史表明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观点一 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
(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观点二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
(2)简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
观点三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
(3)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4)道路创新是革命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和理论方面是如何创造性地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的?
(5)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 (1)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
(2)历程:从维新思想到民主革命思想再到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态度:全盘否定(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道德)。
(3)道路: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理由: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践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4)实践: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5)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将先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 修改建议
可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
修改理由
第一等级: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
第二等级: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不准确。
第三等级: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
第四等级: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