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20年湖南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2-17

  二、非选择题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古者,名山大泽不以封,为下之专利也。山海之利,广泽之畜,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司农,以佐助百姓。铁器兵刃,天下之大用也,非众庶所宜事也。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盐铁论·复古》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建议?据材料概述提出该建议的理由。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对西汉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 (1)经济现象:西汉初年,商业迅速发展,商人在社会上十分活跃。原因:汉初“无为而治”;统治者对商业采取放任政策。

  (2)建议:盐铁官营。理由:私营盐铁造成“浮食奇民”,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器为兵器之主要材料,不宜为民众所掌握;地方豪强经济实力大为膨胀,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安定。

  (3)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为反击匈奴准备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用经济手段加强了中央集权;打击了私营手工业和商业,加剧官吏腐败。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背景对这些信息进行说明。

  答案 示例1 信息: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

  说明:图1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对立状态;图2则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示例2信息: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对立转变为合作。

  说明: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孤立;中国改革开放后通过招商引资、加入世贸组织等活动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经济联系与合作。

  请考生在第15、16、17、1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所谓“洋务”乃由于西方社会注重效率,与中国传统社会习惯大相径庭。每一件兵器的使用,都受到传统文化、思想之约束……如开办各类实业工厂,社会上需要有各类商业组织作配合,如零件、银行、保险等,但这些在19世纪的中国都全付阙如;会计没有完善的管理概念,使会计账目不能有效核实;人事管制漫无标准,盖因传统文化欠缺现代人事管理思维。新|课 |标| 第 |一| 网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日本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先后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国家主权,最终进入了近代化。可以说,“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迅速成长为亚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日本走上强国之路,同时也走向扩张之路。

  ——摘编自《扶桑东洋起强邦:日本明治

  维新如何拉开了与中国的差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共同历史背景。

  (2)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结果差距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指出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作用。

  答案 (1)国内: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相对落后,阶级矛盾激化。

  国际:西方各国对中国、日本进行侵略,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束缚着新式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缺乏相应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教育相对滞后等。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变法阻力小,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坚力量,而且改革措施涉及社会各个领域,能够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等。

  进步作用: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对华的商品输出,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引进西学,促进了思想的开放,引入西方科技,开启了中国经济领域的现代化;创办了同文馆、派遣留学生,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政治妥协是一种极高的政治智慧,东西方的传统政治文化中皆蕴涵着深刻的妥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妥协这种规避暴力、超越合作、孕育民主的政治智慧在东西方政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且有效的妥协机制。美国《联邦宪法》的形成与通过较充分地折射出制宪会议中存在的政治妥协。从某种程度上看,《联邦宪法》的形成与通过也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摘编自《美国政治发展中的妥协机制研究》

  材料二 法国不断地重新制定宪法,而不是在原有的宪法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正,这是法国方式的一大特征。这同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社会力量之间缺乏和解,在法国,革命与民主及其反对者的理论高度意识形态化了。这种不妥协、不断的较量和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形态的冲突,19世纪以后在法国国内开始淡化,在世界其他地方却熊熊大火般地燃烧起来,并在几乎整个20世纪的民主与世界政治史上抹上浓浓的一笔。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美国、法国在制定宪法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2)你认为在政治制度构建和发展完善过程中应采取哪种立场?阐明你的理由。

  答案 (1)不同特征:美国通过妥协机制颁布和完善了《联邦宪法》,法国在不妥协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地重新制定宪法。

  (2)立场:各派别、各阶层之间适当妥协。

  理由:政治妥协是一种极高的政治智慧,在政治制度构建和发展完善过程中应发扬妥协精神;各派别、各阶层之间适当的妥协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1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于2014年2月15日举行了第47届悼念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祭礼。总商会希望借这个悼念仪式让新加坡年轻一代牢记日本占据时期的悲惨日子,同时让人民了解自由与和平的可贵,以及全面防卫的重要性。这项活动也是“全面防卫日”的重点项目之一。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强调牢记历史,维护正义与和平。敦促日本领导人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加坡、中国确立“公祭日”(“全面防卫日”)的共同原因和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中国确立的“公祭日”与新加坡的“全面防卫日”有何本质区别,你认为中国的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 (1)原因:都曾受到日本的侵略,都希望后人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特点:“公祭日”活动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具有广泛性;比较规范和隆重;目的侧重于唤醒公众珍惜和平。

  (2 )区别:新加坡是社团组织的活动,中国通过政府立法来祭奠日本侵华期间的死难者。现实意义:有利于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为维护亚洲的和平乃至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