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6届湖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实战演练10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04

  1.(2011·上海卷)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解析:雨果的这段话是对欧洲统一前景的展望。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今天,西欧国家已经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即欧盟的成立,故A项的说法符合实际。欧洲所有大国紧紧融合的说法错误,欧盟目前还没有发展到超国家的地步,俄国也没有加入欧盟,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A

  2.(2011·山东卷)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其成员国均为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冲击着当时的美苏两极格局,凸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选择A项。

  答案:A

  3.(2012·广东卷)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考查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法国可以其持有的大量美元向美国施压,引起美国高度重视,表明了法国力量的壮大对美国的威胁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挑战,故①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不结盟运动与法国无关,②错误;1962年马歇尔计划已停止实施,④错误。

  答案:B

  4.(2011·天津卷)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解析: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是在1967年;美国从越南撤军是在1973年;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是在1961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

  答案:C

  5.(2012·四川卷)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解析: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是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对抗格局,在此背景下建立了北约、华约、欧共体等,B项正确;加强区域联系、维护地区稳定与团结、发展地区经济是区域组织建立的重要原因,如欧共体和东盟的成立,C项正确;联合国政治调节机制效力不足是其缺陷,但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建立关系不大。

  答案:D

  6.(2013·四川卷)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由投弃权票的国家可知,它们都曾是殖民强国,必然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由“没有国家投票反对”可知它们已感受到非殖民化的趋势,故选B。

  答案:B

  7.(2013·浙江卷)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考查对所学知识的阐释运用能力。A的表述缺少对世界格局演变的体现,而帝国主义战争仅仅适用于“一战”;B的表述缺少“一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演变;C的表述较为全面,基本概括了20世纪的重大史实;D的表述一是缺少“一战”后世界格局的表述,二是殖民体系应该是最终形成与瓦解。因此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8.(2012·江苏卷)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解析:本题考查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理解,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中的“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表明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要求,这是日本经济力量增强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B

  9.(2011·浙江卷)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2)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解析:第(1)问,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批评家在冷战结束前后,对军事集团的评价是不一致的,实际体现出批评家力图对冷战作出客观辩证评价的意图,回答时可以从多角度对“冷战”进行评价;第(2)问,注意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答案:(1)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2)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