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6届湖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实战演练8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01

  1.(2013·课标Ⅰ卷)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光荣革命,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光荣革命赶走詹姆士二世后拥立其女儿玛丽为女王,体现了光荣革命对英国君主世袭制传统的尊重,显示了光荣革命的合法性,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着重强调威廉与玛丽二人的身份,体现的是英国议会对内部延续性的考虑,A项不符合题意;通过材料,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双王是夫妻关系,无法达到C项所述的效果。

  答案:D

  2.(2013·江苏卷)“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解析:题干强调工业革命,其时间是1765年至19世纪中期,A是1688年,B是1689年,C始于1721年,D是1832年,故仅D正确。

  答案:D

  3.(2013·课标Ⅱ卷)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独立后的美国仍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1781年3月开始生效的《邦联条例》确定美国是一个邦联国家,是一个松散联盟,各州保持相对独立,中央政府软弱无力。这种政治体制使美国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急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故“彻底变革”是指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选D。A、C与史实不符;B属于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答案:D

  4.(2013·山东卷)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取代邦联制这一知识点。由时间可知该事件发生在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之后,由“万世联合”与“地方偏见、不和”的对比,可知前者是联邦制,后者是邦联制,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

  答案:A

  5.(2013·海南卷)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国会掌握征兵权,拥有宣战权,而总统则统率武装力量。这种分工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6.(2012·北京卷)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权力的分析能力,如下图所示:

  →

  答案:D

  7.(2012·安徽卷)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  )

  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

  解析:费城会议召开的背景是由于当时实行邦联制,地方权力大,中央政府权力小,故华盛顿主张加强中央权力。A项当时华盛顿反对邦联制,C项在当时还没有建立,D项当时各州的权力太大威胁中央政府。故答案选B项。

  答案:B

  8.(2012·江苏卷)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解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相互独立、相互牵制,故B有误。美国国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故C有误。D本身表述有误,可以排除。“联邦最高法院……解决……总统难产危机”体现美国行政权和司法权的相互制约,故答案为A。

  答案:A

  9.(2011·上海卷)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解析:A项明显错误,只是表象,材料体现的是君主权力的来源,D最佳,其次是B,C项没有特别深入,故最佳答案为D。

  答案:D

  10.(2011·全国卷)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项反映的不是政治文化的特点,B项议会中心不符合美国的史实,D项材料没有体现各州权利内容。故本题答案为C项。

  答案:C

  11.(2012·北京文综)材料: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解析:分析说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

  答案:材料表明,最初由于美国宪法没有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导致总统两次否决国会提出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对宪法相关条例的解释,解决了联邦政府可以治理河流的法律问题,但是仍然没有理顺联邦和地方在治理河流方面的权力关系,所以国会仍陷于长期争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客观上要求联邦政府更多干预地方经济事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这一切为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创造了条件。以上内容表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权力制衡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另一方面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

  12.(2013·四川卷)材料: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2)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英国政治制度。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辨析和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1)问事件据材料找出重要标志性事件即可;关系主要从政府权力机构之间的制衡、选民与内阁的制衡、两党之间的制衡等方面归结。第(2)问是开放性的问题,只要选取的角度与找到的史实论据具有一致性即可;渐进性可从议会权力的扩大、内阁制的确立等方面寻找依据;灵活性可从法律随时代发展的调整、惯例与内阁制的完善等方面归结。

  答案:(1)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2)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