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6届湖南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训练题10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2-2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

  胡杨人家

  刘之蔚

  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

  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过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

  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姑娘接过话题问道:“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

  “有手抓羊肉不?”

  “有!”回答一样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便回身招呼伙伴们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不一会儿,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

  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的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给了60元。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

  “可以啊,来吧。”

  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暖。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遒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

  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在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的手抓!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

  “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古包上的。”

  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

  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轻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老实说,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当他女儿了。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一览无余。

  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好意思的。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之前说好了的: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共60元。给老代一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了,必须收下!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带的所有的“大红袍”,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儿豪迈。

  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扑哧。

  (选文略有删改)

  ★1.(对点演练)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依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

  [答案] 淳朴、憨厚、豪爽、大度等。分析略。

  2.(思维拓展)“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及作用的能力。一般要从结构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注意联系上下文语境。

  [答案] 略去谈话内容,突出谈话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

  3.(思维拓展)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首先应明确画线句属于景物描写,然后再结合常见景物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另外还要看句子中有没有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表述时应围绕文章中的额济纳秋色展开。

  [答案] 抓住典型景物,写出额济纳秋色之美;营造氛围,烘托胡杨人家;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使景物鲜明生动。

  4.(思维拓展)文章结尾处化用了哪两首中国现代诗?以拟声词“扑哧”收尾有何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以及语言艺术的品味能力。第一问出自教材,而且是经典篇目,考生不难作答。第二问可以联系生活常识处理,“扑哧”这一笑声让人们在联想这幅画面的同时感受到几丝俏皮。

  [答案] 化用诗歌:《再别康桥》《雨巷》。 效果:幽默俏皮、引发联想。

  5.(思维拓展)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可删去,有人认为不应删,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时,首先应明确第一自然段所写内容,然后再结合文章主旨作答,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联。

  [答案] 示例一:不应删。这一段使全文历史感更浓,文化意蕴更深。

  示例二:应删。直接叙事,可使行文简省。

  6.(思维拓展)(对应学生第2题)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A.标题“胡杨人家”既点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又暗指这家人具有胡杨一样的品格。

  B.本文时而使用当前流行语和网络语,富有时代气息,但也显得文风不够庄重。

  C.“我”与老代的邂逅,既颠覆了“我”心目中蒙古汉子的形象,又印证了“我”心目中的蒙古汉子形象。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文辞华丽,又不乏风趣。

  E.文末“我”“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还觉得有点儿豪迈”,表现了“我”的豪爽与洒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与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B项,“文风不够庄重”分析错误;D项,“情节曲折,文辞华丽”分析错误。

  [答案] B D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