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20年湖北高考历史备考练习四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3-06

  一、选择题

  1.《强国之鉴》把美国的崛起归纳为五个台阶,即奠基与立国(1607—1789)、扩张与起飞(1789—1865)、重建与发达(1865—1930)、危机与调整(1930—1945)、称霸与冷战(1945—1990)。其中,第四台阶美国崛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关系的调整

  B.科技革命的推动

  C.政治制度的创新

  D.侵略战争的刺激

  解析:“第四台阶美国崛起”指的是“危机与调整(1930—1945)”即罗斯福新政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面对1929—1933年世界大危机,罗斯福进行了调整,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故A项正确;在1930—1945年期间,世界没有发生科技革命的推动,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前后,其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没有变化,故C项错误;在1939—1945年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故D项错误。

  答案:A

  2.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曾于1920年6月访问俄国,他在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中写道:“他们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但是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捐献。他们抱怨它,咒骂它,但是,当有机会推翻它时,他们又说‘不’。”布克斯顿的描写(  )

  A.贬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

  C.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找借口

  D.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

  解析:材料只是说苏俄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没有涉及材料作者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故A项错误;布克斯顿是英国工党秘书,他不可能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后也就是1918年帝国主义就开始武装干涉苏俄,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布克斯顿的描写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故D项正确。

  答案:D

  3.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

年份

1927

1928

1929

1930

离婚率

10%

15%

12%

3%

  A.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解析: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A项错误;1927—1930年美国一直推行自由主义思潮,故B项错误;1927年到1929年是美国经济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离婚率比1930年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后的离婚率要高,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离婚率反而下降了,说明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故D项正确。

  答案:D

  4.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 。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  )

  A.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

  C.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提及,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契机大量进口其先进的机器和设备,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飞,故B项正确;大量进口西方的机器设备并不意味着苏联已经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这实际只是西方国家减轻经济危机对本国冲击的无奈和被迫之举,故C项错误;“(苏联)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故D项错误。

  答案:B

  5.1919年9月,某位苏俄领导人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表示:“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也希望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这反映了该领导人(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建设的设想

  B.与资本主义妥协和革命意志消退

  C.为获得西方技术放弃社会主义理想

  D.主张俄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秩序

  解析:据材料“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也希望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可以得出该领导人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建设的设想,故A项正确;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俄国可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建设的设想,与资本主义妥协和革命意志消退不符,故B项错误;为获得西方技术放弃社会主义理想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主张俄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秩序也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A

  6.下表反映了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这集中体现了苏联(  )

时间

粮食产量

粮食出口

1930年

835.4亿千克

483亿千克

1931年

694.8亿千克

518亿千克

  A.农业集体化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下降

  B.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加大粮食出口

  C.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对外关系改善导致了粮食出口的增加

  解析:A项是体现之一,但不是集中体现,故错误;B项是体现之一,但不是集中体现,故错误;据材料可知粮食产量下降,但是粮食的出口却增加了,表明苏联当时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C项最能反映材料数据变化的原因,故正确;苏联与西方大国仍然处于敌对关系,对外关系并没有改善,故D项错误。

  答案:C

  7.早在五十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就讨论了“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的问题。外延式增长就是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内涵式增长就是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实现增长。学界一致认为,外延式增长迟早会遇到限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对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苏联领导人不重视科技创新

  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

  C.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不够

  D.美苏争霸影响了科技创新

  解析: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它的军用技术和空间技术,与美国不相上下,故A项错误;苏联的目标是使自己在军事与空间技术上足以与美国对抗,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集中人力与物力使苏联在军事及空间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但这与整个国民经济并没有关系,相反的技术也并没有运用到国民经济中,这也是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多在军事与空间技术领域,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创新,故D项错误。

  答案:B

  8.里根1980年2月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时曾经感慨地说:“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经济衰退

  B.美苏争霸处于守势

  C.欧盟日本崛起

  D.不结盟运动兴起

  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西欧、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题干中“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衰退 ,故A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攻势,故B项错误;欧盟是1993年建立的,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故D项错误。

  答案:A

  9.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这反映出(  )

  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

  B.二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

  C.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解析:材料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了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但不能直接得出货币区域化,故A项错误;通过这些现象,美元霸权受到挑战,但没有体现其终结,故B项错误;不同地区的不同货币主导是货币多元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不同区域的货币主导不同,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故D项错误。

  答案:C

  10.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具有相同的方向性,都是由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不是由任何个人或国家靠理性设计出来的,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的,因为科技和资本是一种比现代化和全球化更本质的存在。下列最符合题意的是(  )

  A.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相互促进

  B.科技和资本是现代化和全球化核心因素

  C.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完全一致的

  D.科技革命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有效催化剂

  解析:材料所讲的仅是科技和资本对全球化的作用,反作用并没有被提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全球化和现代化)……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的,因为科技和资本是一种比现代化和全球化更本质的存在”,这就充分凸显了科技和资本在现代化和全球化中的关键和核心地位,故B项正确;“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完全一致的”,全球化只是现代化的一方面而已,故C项错误;“科技革命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有效催化剂”,这里忽略了资本的作用,属于不完整表述,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期。是与工场手工业和资本原始积累相适应的经济学说和政策。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由此,经济政策的钟摆开始反向运动,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从重商主义到经济自由主义历时百余年,这次经济政策变革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20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新稳定,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但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

  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二战后,由于欧洲普遍衰落,寻求联合,先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而英国却与欧洲大陆若即若离。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欧洲国家联系更加紧密,英国担心失去领导地位,曾两次提出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但都被戴高乐否决,戴高乐担心英国成为美国的“特洛伊木马”。经过几年的努力,英国1973年才最终加入欧共体。

  ——何梦吉《英国脱欧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特点以及经济政策发生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背景,分析英国加入欧共体对欧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再到凯恩斯主义,说明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不断调整与变革,根据材料一中“这次经济政策变革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20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新稳定,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得出每次经济政策变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根据材料中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得出经济政策变革与理论发展相互推动和促进;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1759年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思想主要是源于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重商主义不符合其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经济要求。随着经济危机爆发,到20世纪自由主义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因此产生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滞胀”所以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2)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二中“二战后,由于欧洲普遍衰落,寻求联合”得出是二战后欧洲普遍衰落,结合所学主要是因为当时美苏之间的冷战对峙,根据材料二中“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欧洲国家联系更加紧密,英国担心失去领导地位,曾两次提出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得出是英国担心失去在欧洲的领导地位。第二小问影响,对欧洲有利于增强欧洲一体化的实力,对世界有利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欧共体内部也有矛盾和分歧。

  答案:(1)特点:①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不断调整与变革;②每次经济政策变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③经济政策变革与理论发展相互推动和促进;④每次经济政策的变革都经历了盛极而衰的过程。

  原因: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出现的原因是英国首先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倾销工业品,其产品具有竞争优势,重商主义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的需要;20世纪前期,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英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1979年起,英国“重返”自由经济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危机,经济发展出现“滞胀”,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导致企业失去活力,大规模福利政策导致财政困难。

  (2)背景:英国在二战后欧洲普遍衰落;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形成;西欧各国在二战后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国和西欧存在控制和反控制斗争;英国担心失去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影响:促进了西欧经济一体化,带动了政治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欧共体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一体化阻止了欧洲内部再度爆发战争;有利于解决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和社会上的不平等,形成了一个和而不同、更加多样的欧洲。但欧共体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与矛盾。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