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7年高考湖北全真模拟基础试题第十套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0-07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已经开始,中华考试网特收集整理2017年2017年高考湖北全真模拟基础试题第十套帮助各位考生掌握更多知识,点击下载word完整版,更有详细解答附上,本套试卷同样适用于以下地区:河南、山西、江西、陕西 、河北、湖南,预祝各位考生在2017年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论的重生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

从历史上看,西方美学长期专注于对美的研究。尽管18世纪后,一些西方美学家开始将研究对象调整为趣味或感性认识,19世纪后有用审美经验研究来取代美的研究的趋势,20世纪后关于艺术定义的争论占据了美学的大部分内容,但是,从总体来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美可以说是西方美学的核心范畴。

什么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有些研究者认为,美既然是西方美学的核心范畴,它也应该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就像其他科学或学科的情形一样。于是,他们以美为线索,到卷帙浩繁的文本中去寻找美的思想。结果令人失望,他们期待的深刻且丰富的美的思想并没有被发现。这与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丰富的艺术宝库很不相称。按理,不应该出现这种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不相匹配的情况。

20世纪上半期活跃的美学家王国维、邓以蛰、宗白华等人发现,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能不是美,而是意象、意境、气韵等独特概念。通过这些概念,他们发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国美学宝库。

意境使人超越有形的局限。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那么,什么是意境?它与美相比,究竟有何不同?对于这个问题,既可以通过追溯中国美学史来回答,也可以通过与西方美学的比较来回答。

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和象等概念相关。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韩非子·解老》中对象作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

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世界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

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正因为如此,叶朗认为,意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种类型。对意境的欣赏,能够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意境不仅往广大的方面蔓延,而且往高深的方面伸展,由此意境类似于古人心目中的宇宙,即“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意境是宇宙,但它不是物理学上的宇宙,而是心灵的宇宙,是精神生活的宇宙。中国艺术家创造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目的是安顿我们的心灵,安顿我们的精神生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蔡元培看到了艺术和美育所具有的宗教功能,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

(选自《人民日报》 2015年05月12日14版,有删改)

1.下列有关于“意境与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意境可以使人超越有形的局限。经过许多研究者的论证,中国美学的核心观点不属于西方美学以“美”为核心的范畴,这是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根本性的区别。

B.“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说明意象与形象之间的区别在于虚、实、动、静的不同。但相比之下,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

C.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有了意象,我们就可以区别审美、非审美,艺术、非艺术之间的关系。

D.意境与具体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有境界就意味境界高,这是意象所不及的,正因为如此,许多研究学者认为:意境缘起于意象,但却高于意象。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美学确立以“美”作为其核心范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8世纪,西方美学家着眼研究对象的趣味与感性,19世纪用审美经验研究取代“美”的研究,20世纪对艺术定义进行争论,但最终还是确定了“美”的核心地位,这证明“美”这一概念始终是西方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B.对于象与实《韩非子·解老》中作了诠释,具体说明了象与实的关系: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由于想象的介入,使得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非现实。

C.世界与我共存在,自我不能与世界相对,也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与此而言,境与象关系密切,但相比之下,意境却比意象要更大。

D.意境一词与古人心中所述宇宙相同,但意境之宇宙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宇宙,在欣赏境界时,可以使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是意象、意境、气韵。但作者并未在此文提及气韵的概念与定义,而是主要分析意象与意境,但气韵与意象、意境的关系却密不可分,正因为这三个基本概念,我国研究学者们发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国美学宝库。

B.虽然意象比形象更虚灵、生动,但形象在非审美活动中有其独特的“个性”,可以客观地反映测量活动中的形状。所以,在诗歌与绘画等艺术作品中,不仅有意象更有形象,往往两者可以混合共用。

C.意境和意象的关系密不可分,意境是意象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我们可以通过对意境的欣赏收获许多意象所不包含的内容,亦即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与空间。

D.艺术作品中引入意境这一元素是十分重要的。意境不仅仅属于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而且在其融入的艺术作品中,使得艺术作品带有现实意义,比如安顿我们的心灵,安顿我们的精神生活等。

点击下载>>2017年高考湖北全真模拟基础试题第十套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