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20年黑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2-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讳  辩

  [唐]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①。”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②”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之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不避讳,即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②不讳嫌名:与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下文“浒”“势”“秉”“机”“谕”均与唐代皇帝名音同音近。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贺争名者毁之曰     毁:诽谤

  B.此其子宜如何讳 宜:应该

  C.亦见其惑也 惑:困惑

  D.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卒:死去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若不明白

  若入前为寿

  B.作法制以教天下者

  作《师说》以贻之

  C.乃比于宦官宫妾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D.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对本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交代本文写作缘起,在李贺受作者鼓励而举进士有名却遭到恶意毁谤,韩愈本人也因此受到指责的情况下,写下本文进行反驳。

  B.第一段末尾“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一句,作者运用归谬法,有力地驳斥了那些指责李贺的人言论之荒唐。

  C.第二段中,韩愈以讳制的首创者周公、孔子都不避父母名讳为例,批判那些毁谤者和附和者千篇一律过分强调避讳,实在是荒谬可笑。

  D.最后一段,作者运用对比论证法,批驳今世之士,不追求曾参、周公、孔子那样孝亲的实际行动,而追求在讳亲之名方面力求超过这三人的可笑、可悲做法。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

  (2)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惑:糊涂。

  2.B 解析 A项,连词,如果/代词,你;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C项,副词,竟然/连词,于是;D项,副词,将要/副词,尚且。

  3.C 解析 对原文“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理解错误。

  4.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5.(1)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附和(这种意见)也主张这样,大家说的话完全相同。

  (2)大凡服侍父母能够像曾参那样,可以免遭非议了;做人能够像周公、孔子那样,也可以说达到顶点了。

  参考译文 我给李贺写信,勉励李贺去考进士。李贺考进士已被提名推荐,同李贺争名的人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不去考进士才是正确的,勉励他去考的人是不对的。”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附和这种意见,也主张这样,大家说的话完全相同。皇甫湜说:“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将获罪。”我说:“是这样”。

  律令上说:“名在用到其中某一字时不避讳。”解释它的人说:“譬如(孔子的母亲名‘征在’,孔子)在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就属于这种情况。”律令上说:“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解释它的人说:“譬如‘禹’与‘雨’之类就是这样。”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去考进士,是违背了二名律呢,还是违背了嫌名律呢?父名晋肃,儿子不可以考进士,那么倘若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订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不是周公、孔子吗?而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不避母亲双名中的单独一字,孔子作《春秋》也不嘲讽那些名字与亲父相近的人。周康王钊的孙子,谥号(“实”通“谥”)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子不避“昔”字。周朝时有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个人叫杜度,这两个人,他们的儿子应该怎么避讳呢?难道为了要避父名的同音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了吗?还是就不避同音字了呢?汉代讳武帝名“彻”,遇到“彻”字就改为“通”字,但没有听说又讳“车辙”的“辙”字为别的什么字;讳吕后名“雉”,遇到“雉”字就改称“野鸡”,但没有听说又讳“治天下”的“治”字为别的什么字。现在臣僚上送奏章、皇帝下达诏旨,也没听说要避“浒”“势”“秉”“机”(分别与高祖李渊之父李虎、太宗李世民、世祖李昞、玄宗李隆基的名字同音)这些字,只有宦官和宫女,才不敢说“谕”和“机”这些字,以为这样是犯忌的。士大夫的言论行动,究竟应该依照什么法度呢?总之,无论是考据经典、质正律文还是查核国家典章,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大凡服侍父母能像曾参那样,可以免遭非议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也可以说达到顶点了。而现在的读书人,不努力学习曾参、周公、孔子的品行,却要在讳父母的名字上,去超越周公、孔子,也可知他们的糊涂了。周公、孔子、曾参,是无法超过的,想超越周公、孔子、曾参,却让自己等同于宦官、宫女,那么难道宦官、宫女孝顺他们的父母,还胜过周公、孔子、曾参吗?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