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高考语文古诗练习及答案(4)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1-31
中2018年广东高考语文古诗练习及答案(4)
一、文学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关羽拒绝和周瑜联姻,激怒了周瑜,周瑜下令吕蒙夺回荆州,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骗过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三国演义》)
B.宁国府为秦可卿出殡的排场,荣国府迎接元妃的盛举,把贾家的高贵权势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贾府也从此走向衰败。(《红楼梦》)
C.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狂人日记》)
D.觉慧听说军人打学生,气愤难当,便加入请愿队伍,并且上街散发传单,参加学生联合会,回家后遭到高老太爷的斥责,且不准他出门。(《家》)
E.经常出入葛朗台家的客人有两家人,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台·格拉桑一家,他们上葛朗台家来,是看上了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欧也妮·葛朗台》)
【答案】AE
【解析】A.题干中的周瑜应改为孙权;E.应为看上葛朗台家的财产。
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雷雨》中的周冲和鲁大海,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都是革命青年,但是,周冲在家里还没有勇气和反动的资本家父亲作斗争。
B.《边城》里的王团总要把女儿嫁给傩送,并愿以一座碾坊作陪嫁,说明边城淳朴的民风受到了外来物质文化的侵袭,可傩送不为所动,他心上早有了翠翠。
C.《风波》通过对江南水乡一场辫子风波的描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揭示了缺乏精神信仰和追求的“无特操”的国民性弱点。
D.克劳狄斯以最卑鄙的手段杀死了兄长,夺取了王位,霸占了嫂嫂,还试图以奸诈的手段置王子于死地,不过他事后一直处于惶恐和自责之中。
E.《老人与海》中,大海象征着世界和人生,大马林鱼象征着人想要达到的目标,鲨鱼则代表着现实生活中与人敌对的势力。
【答案】AD
【解析】A.说周冲和鲁大海是革命青年,评价过高;D.“自责”说法不恰当。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结婚的消息,一病不起,甚至狠命撕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绢子,又叫雪雁点灯笼上火盆,将绢子撂在火上。(《红楼梦》)
B.粮食不足,管粮官建议改用小斛分发军粮,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后来见士兵们嗟怨不已,曹操当机立断,将管粮官斩首示众,终于稳定了军心。(《三国演义》)
C.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高家长辈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有的一切。(《家》)
D.少女时代的马斯洛娃,身为地主家的养女兼侍女,却没有丝毫奴颜婢膝,她凭着一颗单纯的心灵,设想着美丽的世界,但后来无情的现实打破了她的梦。(《复活》)
E.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克洛德趁机威胁,要与她正式结为夫妻,遭到拒绝后,就把她交给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巴黎圣母院》)
【答案】BE
【解析】B.改用小斛分发军粮的主意是曹操自己出的;E.“要求与她正式结为夫妻”表述不当,应为“满足他的情欲”。
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屠维岳是吴荪甫在工厂里的得力走狗,他采用开除走狗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查的卑劣伎俩,来迷惑工人群众的视线,抵制工人运动。(《子夜》)
B.京官的儿子王狗儿沦落乡间务农,因父亲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寻求接济,王熙凤接待了刘姥姥,给了她二十两银子。(《红楼梦》)
C.吕伯奢家人磨刀杀猪款待曹操,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竟将吕伯奢全家杀死,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其奸雄形象可见一斑。(《三国演义》)
D.欧也妮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纯洁、善良、乐于助人。但受背信弃义的堂弟的刺激,她嫁给了公证人克罗旭的侄子德·篷风,以示反抗。(《欧也妮·葛朗台》)
E.高老太爷的病势一天天地加重,由陈姨太提出大家奉行的祭鬼、捉鬼的把戏开始上演。捉到觉慧房间的时候,被觉慧拦住,痛骂一顿,捉鬼之事不了了之。(《家》)
【答案】BD
【解析】B.王狗儿是京官的后代,并非儿子;D.欧也妮并非因对堂弟的行为表示反抗而嫁给德·篷风。
5.简答题。
(1)简述《雷雨》中三个年轻人死亡的经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桑地亚哥是个失败的英雄,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蘩漪带周冲去阻止周萍带四凤走,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残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
(2)桑地亚哥奋力与鲨鱼搏斗,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在与暴力世界的较量中他失败了。但是,他不向命运低头,无论在怎样艰苦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英勇的抗争,用行动捍卫人的尊严,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是个英雄。
6.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简述《红楼梦》中凤姐“贪”的一个故事情节。
(2)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的婚姻经历。
答第( )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弄权铁槛寺。风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的老尼姑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了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官司。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2)欧也妮爱着查理,并将自己的全部金币赠给了他。父母去世后她还等着查理归来。查理发大财后写信要求违约。她一气之下与德·篷风结婚,没想到33岁就成了寡妇,于是人们又“开始包围这个有钱的寡妇,就像当年克罗旭他们一样”。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 :“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1)以上文字反映了孔子的什么理想信念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面的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在理想追求方面的思想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知其不可而为之(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2)孔子明知当时大道不行,礼乐难兴,但仍然矢志不渝,周游列国,希望推行仁政于天下。“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要让自己的志气和理想被现实淹没,我们只有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才能让自己无所畏惧,实现理想。
【参考译文】
子路在石门住宿。早晨值班看守城门的人问:“你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守城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坚持要做的人吗?”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但一个人却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1)曾子对孟敬子说的话,重点在哪三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子临死前,曾提醒孟敬子应当重视的几个方面,请根据上面材料,分析他的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仪表、态度和谈吐。
(2)曾子提倡修身为本,注重人的整体修养,要求内在修养好,外在修养高。曾子认为一个人学问好、德行高,不论是从政还是做别的事,都能得心应手。这是一个基本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有关技术问题自有主管的官吏去办。
【参考译文】
曾子病危,孟敬子去探望他。曾子说:“鸟将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应当重视的道德有三方面:使容貌谦和严肃,就可以避免粗暴急躁,放肆怠慢;使脸色正派庄重,就接近于诚实守信;说话注意言辞(得体)和口气(声调合宜),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的官吏去办。”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1)文段①中孔子的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文段①,谈谈你对文段②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为国以礼(或“礼治”、“以礼治国”)。
(2)①孝悌是为人之道。人要先有对家人的孝悌之心,才会有对他人的仁心,然后才能施行仁道。②孝悌是治国之道。孝悌者不会犯上作乱,推广开来,可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参考译文】
①齐景公问孔子关于国家政治的事。孔子回答说:“使国君像个国君,臣子像个臣子,父亲像个父亲,儿子像个儿子。”齐景公说:“说得太好了!假如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粮食再多,我能吃得着吗?”
②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顶撞上级的人,是很少见的。那种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做好基本事情,基本事情做好了,才会产生最高原则,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坚持仁爱原则的基本吧!”
10.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成语,试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暴自弃 居仁由义(2)比喻。强调仁义对于人的修养的重要性及行道的日常性。
【参考译文】
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说话不合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1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孔子把“士”分为哪三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行己有耻”这一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一类是德才兼备的“士”;第二类是有德而才不足的“士”;第三类是说话守信,办事可靠,但器识褊狭,不问大义的“士”。
(2)“行己有耻”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羞耻心,没有荣辱感,那么他为人处世时就会不顾脸面,不顾是非曲直,这样违法犯罪行为就会多起来,社会风气就会被严重败坏。(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子贡问:“怎样才可以成为‘士’呢?”孔子说:“自己做事情时保持着羞耻之心,出使别国,不辜负君主授予的使命,这样就可以称为‘士’了。”子贡又问:“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同族的人都称赞他孝敬父母,同乡的人都称赞他敬爱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话算数,办事坚决果敢,尽管他是一个浅薄固执的小人物,也可算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又问:“现在那些掌权的人怎么样(不能称得上“士”吗)?”孔子说:“唉!一帮鼠目寸光的人。算什么东西!”
12.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这些不同的回答,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样是问政,孔子为什么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取信于民 为政以德 讲究礼仪
(2)主要是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注重秩序。
【参考译文】
①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②季康子问孔子如何处理政事时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处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君子的品德好比是风,小民的品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③齐景公向孔于询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1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材料二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
材料三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
(1)简要概括这三则材料的共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在谈到孔子的“节用而爱人”时说:“孔子讲节约,是心疼有钱有势有身份的人。”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三则材料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以民为本”。即治理国家要取信于民,以百姓的意向为自己的意向,以老百姓为重。
(2)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与语段中所体现出的孔子的“以民为本”的思想不符。首先,这里的“节用”和“爱人”是并列的两件事,不能将“节用而爱人”错误地理解成节用的目的是爱人;其次,“节用”指的是节约用度,是要求统治者不可挥霍侈靡、滥用民力,统治者挥霍侈靡而不节用,真正受害的是百姓,而不是“有钱有势有身份的人”。
【参考译文】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谨慎认真地对待政事,又严守信用;节约用度,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圣人没有个人主观成见,总是习惯于把百姓的意向作为自己的意向。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位居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做大夫。诸侯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换掉他;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