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广东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24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2-05
中综合练11
1.BD [A项“为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坟’的有关回忆做铺垫”概括不够准确,还为引出对“母亲”以及造纸厂的严重污染等的回忆做铺垫。C项说“表明‘父亲’向往光明”牵强附会,也于文无据。E项说“事实上‘父亲’却早已知道了真相”错,原文中“父亲将信将疑地问”一句,表明“父亲”并没有“早已知道了真相”。]
2.清明节“我”和“父亲”及“弟弟”回故乡寻找“母亲的坟”——回忆中“父亲”领着“我”和“弟弟”找“母亲的坟”址并为“母亲”做“坟”——在山南岔路口左边,“父亲”猜想或意识到“围墙里面”的建筑施工会毁掉“母亲的坟”。
3.①深爱妻子:安葬妻子的骨灰盒后,生怕被别人发现,特意弄一些草皮盖在新土上,还移栽了两棵小树作为记号;走的那天,独自到妻子的坟前坐了半晌;为妻子的坟会因建筑施工毁掉而痛心。②饱经忧患:因妻子的早逝而惊忧万分,执意要离开造纸厂这个污染严重的伤心之地,带着孩子南下打工,且长期不敢回家乡;身患癌症,担心自己死后没有安息之处。③故土难离:尽管是执意要离开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但走的那天,却好长时间深情凝望着曾经生他养他的故乡——小县城。④渴望环保:他“一把抱住”一棵大树,“将脸亲昵地贴在树干上,嘴里喃喃自语”,渴望大树不要被污染、被毁掉,而应得到保护,永远枝繁叶茂。
4.①“好大一棵树”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憧憬,以“好大一棵树”为题,意在引发读者的审美情趣,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小说的结尾部分写到“好大一棵树”,如“有一棵大树矗立在路边。大树枝繁叶茂”等,以“好大一棵树”为题,意在使小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③“好大一棵树”与“造纸厂五颜六色的污水在山脚下的小河里肆意流淌”“一栋栋别墅在一堆堆凌乱的钢筋水泥中张牙舞爪”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好大一棵树”为题,意在揭示美好的自然环境遭到人为污染、破坏的严酷现实。④“好大一棵树”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生存、生活环境的向往之情,希望美好的自然环境免遭破坏,得到保护,以免将来无安息之地的强烈愿望;以“好大一棵树”为题,意在彰显小说的主题。
5.DE [A项詹妮特“津津有味地看杂志”与“知道这笔钱的底细”没有因果关系,此时她并不知道“我”收到催还欠款的信。B项“这笔钱的花销,意味着……我能够再信任她吗?”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笔钱花出去,致使我们要推迟一个月买房;这笔钱花在哪里,妻子有意回避,这是“我”不能够信任妻子的原因。C项“这样就不欠她人情”不是“我”的本意,“我”此时已经理解了妻子,用这种方式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忏悔和对她的回报。]
6.①开篇设置悬念。“我”知道“我”和詹妮特从来没有花过175元这样一笔钱,玛递尔百货公司却给我们寄来了一份这样的账单,吸引读者阅读下去一探究竟。②结尾情节反转,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解开读者对“我”为什么会收到账单的疑惑,原来妻子花钱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为“我”,既升华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主题,又使故事留下不尽的余味。③以“我”的情感发展为线索,先写“我”对妻子的猜疑、气愤、报复,再写“我”发现妻子的爱心,最后写“我”决定以爱心回报妻子,使小说脉络清晰。④伏笔暗示,前后呼应。前文妻子平静地说:“这件事我想暂时先不要管它好吗?”这么大一笔钱,她竟然无动于衷,为后文她用这笔钱为“我”买东西作了暗示。前文写妻子羡慕、欣赏貂皮围巾,为后文写“我”要为她买貂皮围巾埋下伏笔。有助于全文收到结构谨严、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⑤使情节起伏有波澜。使人物的性格在对话中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生动性和可读性。
解析 小说故事情节结构常见的特点: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线索、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出人意料等。本题可结合具体内容从以上结构特点分析。例如,小说第一段最后一句,妻子平静地说:“这件事我想暂时先不要管它好吗?”这么大一笔钱,她竟然无动于衷,为后文她用这笔钱为“我”买东西作了暗示。
7.①自以为是:“我”怀疑妻子,毫无根据,“我”对妻子的话的弦外之音不去明察,觉得好像通过这件事终于认清了她,认定她挥霍钱财还耍把戏。②心胸狭窄:“我”一再追问妻子用这些钱干了什么,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那种可以让人随意摆布的人,对妻子寸步不让。③知错即改:“我”知道了妻子用这笔钱为“我”准备了一份礼物后,当即决定第二天立即为她买一条漂亮的貂皮围巾,弥补自己误解妻子的过失。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方面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根据人物的言行、作者的倾向、其他人物的评价具体分析。例如,“我”怀疑妻子,毫无根据,“我”对妻子的话的弦外之音不去明察,觉得好像通过这件事终于认清了她,认定她挥霍钱财还耍把戏。
8.(观点一)误解常是由不分青红皂白引起的。①“我”怀疑妻子花了欠账单上的175元钱,其实毫无根据;②“我”要搞清楚175元钱买了什么,而妻子为了给“我”惊喜,故意隐瞒回避,不告诉“我”,“我”居然对妻子失去信任,恶言相加;③“我”最后明白真相,意识到自己不分青红皂白误解妻子的莽撞和愚蠢。
(观点二)理解别人需要爱心。①“我”只凭感觉判断妻子挥霍钱财,对她造成了伤害,是因为自己抛开了爱心;②妻子羡慕、欣赏貂皮围巾,“我”当时没有理解她的需要,是因为“我”没有拿出对她的爱心;③“我”发现了妻子为“我”买的高尔夫球用品,理解了妻子的良苦用心。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先任选一个方面,例如,选取“误解”,再从文本中找到引起误解的事情及原因、经过、结果及启示等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然后,通过对误解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何避免以后再误解别人,理解别人需要爱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