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2-21
中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 状 |
表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据 |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
极半径 |
6356.8 千米 | |
赤道半径 |
6378.1千米 | ||
平均半径 |
6371千米 | ||
赤道周长 |
约4万千米 | ||
表面积 |
约5.1亿平方千米 |
2、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人们可以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量算两点间的距离。
(1)经线和经度 |
(2)纬线和纬度 | ||||||||
|
|
3、地球的运动
(1)自转、公转概况对比
运动形式 |
自转 |
公转 |
方向 |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
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
周期 |
①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了360°,需时为23时56分4秒。 |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是一个回归年。 |
速度 |
①角速度:大约每小时15°,每4分钟1°,除两极无角速度外,各地相同。 |
①角速度:每日向东推进1° |
地理意义 |
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2)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各地时刻早晚不同,东边地点的时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和日界线:时区的划分是为了统一时间的标准,根据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转过经度15°,而将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日界线是为了避免日期紊乱,经国际规定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统一本时区标准,由于相邻的区时相差1小时。日界线两侧是日期的变更,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4)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运动所经过的路线,称为公转轨道,也叫黄道。它是近似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一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近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5)黄赤交角;地球公转与自转是同时进行的,即边自转边公转。公转时有两个特点:(1)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保持66°34′的夹角不变。(2)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由于有以上两个特点,所以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26′(如下图所示)。
(6)四季更替:四季是指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循环周期。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在气候统计工作中,一般把3-5月划分为春季(北半球,下同),6-8月划分为夏季,9-11月划分为秋季,12-2月划分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7)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以及阳光照射的情况,把地球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如下表,下图所示)。
|
热带 |
南、北温带 |
南、北寒带 |
范围 |
南、北回归线之间 |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
南极圈到南极;北极圈到北极。 |
阳光照射情况 |
一年中太阳光可直射二次(回归线上一次) |
既不会受到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
阳光斜射厉害,并有极昼极夜现象 |
获得太阳光热情况 |
最多 |
比热带少,比寒带多 |
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