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提升试题及答案(8)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3-12

  16、“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7、《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侵略要求的条款是( )

  A.割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及内河新航线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8、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之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义和团运动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D.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20、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21、央视6套电视节目《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中,描写了1933年中国军人与日军拼死肉搏,守卫长城,勇夺喜峰口的事迹,这支部队是( )

  A.东北抗日义勇军 B.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D.东北军

  22、西安事变完成了很多“转变”,下面关于这些“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张学良将军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经历了拥蒋到倒蒋的转变

  B.国民党政策经历了由“攘外必先安内”到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转变

  C.中国共产党政策实现了由“逼蒋抗日”到“拥蒋抗日”的转变

  D.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幼稚到走向成熟的转变

  23、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B.真正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

  25、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

  A.北伐失利 B.定都天京 C.天京陷落 D.天京事变

  26、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川陕革命根据地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27、“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这首词反映的著名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28、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29、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30、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下列人物应属于文中“维新党”的是( )

  A.康有为 B.粱启超 C.林则徐 D.孙中山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