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精选试题及解析(3)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3-05
中二、综合题
12. 借鉴下图中所示农业发展模式,为黑龙江省农垦区发展成为“北大商”提出合理化建议。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其农业发展方向是围绕粮、牧、企的产业结构,把“北大仓”发展成为“北大商”。下图为某地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
解析:注意审题,“北大商”强调农产品走向市场,则需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改善交通、拓展市场。
答案:综合发展农牧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农畜产品加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生产优质、绿色、特色农产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答对其中六点即可)
13.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试分析从烟台到洛川、阿克苏的气温、降水变化规律。
(2)烟台、洛川、阿克苏都是我国著名的苹果产区,试分析烟台和阿克苏发展苹果产业最突出的区位优势。
(3)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苹果生产的区位条件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三地的海陆位置即可作出判断。第(2)问,烟台的区位优势在产业基础、知名度和交通方面,而阿克苏的区位优势在气候方面。第(3)问,要从科技、市场、生态方面分析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答案:(1)从烟台到洛川、阿克苏,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降水量越来越小。
(2)烟台:产业基础好;有较高的知名度;交通便利。阿克苏: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光照充足,苹果质量好。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巩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地位;提高品质,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力;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保护湿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三、探究性学习
14.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特征、自然灾害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知识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1)分别比较气温和降水与常年同期差异,描述地区差异及分布规律即可。
(2)春季气温回升后,区域洪涝灾害主要是积雪融化形成的春汛。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多,地势低平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后易发生洪涝灾害,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为西部平原地区。
(3)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较少,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两图信息显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可从作物生长期与土壤水分方面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1)图甲: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
图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形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