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9年高考历史精选试题及答案(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2-18

  13. “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新的高潮”( )

  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 ②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

  ③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对下面两个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外国在华投资1936年比1914年增幅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产值分布

美国

日本

英国

250%

600%

50%

外国资本

国家垄断资本

民族资本

78.4%

5.4%

16.2%

  A.对华投资是列强经济掠夺的主要方式 B.列强获得了对中国重工业的独占地位

  C.民族资本在列强重压下仍有较快发展 D.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垄断中国工业生产

  15.1936年7月,沈均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要求国民党联合红军共同抗日,指出“先安内后攘外”的方针对敌人有利,表示坚决站在救亡阵线的立场,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而奋斗。这反映出(  )

  A.联共抗日成为社会的共识 B.抗日救亡运动取得新发展

  C.国共两党关系开始缓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建立

  16.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在给斯大林的信里说,中国的私人工业都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它们的成品,需要银行提供贷款。这一时期私人工业对国家的依赖(  )

  A.不利于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为和平改造私营工商业准备了条件

  C.说明国家完全控制了私人工业生产   D.体现出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17.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  )

  A.表明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B.说明两岸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

  C.都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都有利于国家和平统一大业完成

  18.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丹麦学者摩根斯·赫尔曼·汉森则认为:“雅典的民主不只是一套宪法制度和一套机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上述材料说明(  )

  A.雅典走向民主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B.雅典人以公平正义来解决各种冲突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D.雅典民主表现为宪制和机构确立

  19.法学家博登海默说:“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且永恒的。罗马的法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这说明自然法(  )

  A.影响全世界法律的制定   B.体现的精神具有普适性

  C.蕴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D.立法技术较高难以超越

  20.威廉·伊斯特利和罗斯·莱文撰文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规范和文化、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 )

  A.殖民活动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欧洲殖民者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为目标

  C. 欧洲殖民者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

  D.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21.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君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22.翟振明在《启蒙反思的可能误区》里这样认为:真理没有被理解是没有价值的……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结果。材料意在强调(  )

  A.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B.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

  C.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 D.理性使人们生活更幸福

  23.1922年3月“十一大”上,列宁就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了,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这实质上表明(  )

  A.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 B.新经济政策具有过渡性

  C. 新经济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D.列宁鼓励两种经济形式的斗争

  24.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这说明万隆会议( )

  A.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     B.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结盟的需求

  C.具有不结盟思想的特征     D.加强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25.有学者写道:“很多人相信,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经济的停滞,金砖国家正在获得更多的财富、专业技术、消费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并且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在美国滞留不去的经济危机也被看作是美国霸权终结的开始和新强国出现的信号。”据此,该学者认为(  )

  A.美国霸权世界的野心在逐渐消退 B.金砖国家推动新的区域经济集团崛起

  C.多极化趋势有效抵制了霸权主义 D.多元化经济实体促进多极化趋势增强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