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9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精选(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2-20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1-2题。(6分)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1、“雪晴天地一冰壶”中的“冰壶”比喻_____________。“竟往西湖探老逋”中的“老逋”,本指北宋时隐居西湖孤山,人称“___________”的诗人林逋。这里的“老逋”用的是___________修辞手法,显得亲切。(每格1分)

  2、作者写这首曲子,主要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洁白的天地 梅妻鹤子 借代

  2、梅花傲雪而开,幽独闲静,是一种人格和情操的象征,在作者心目中,梅已成为一位知己,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1分)作者踏雪寻梅,一醉花前,正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景仰和追求。(2分)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6分)

  野 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4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2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9】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①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②。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③十二鬟。

  可惜不当④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黄庭坚,于绍圣二年谪官涪州,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元符元年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至元符三年放还,先后在蜀六年。②滟预关,即滟滪滩。③湘娥,即湘夫人,相传舜之二妃溺死后为神,住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④当:正对着,指在湖上面对着湖水。

  1.前一首的“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笑”,向来被人认为意蕴、情感丰富。你如何理解这一“笑”?请作简要赏析。(3分)

  2.后一首诗中,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景象?(3分)

  【参考答案】

  1.首句写被放多年,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不免庆幸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还能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意兴洒脱,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对回到了家乡,对后面的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和欣慰。

  2.前两句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湖中君山空蒙/秀丽美妙之景;后两句借虚写实,想象人在湖面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6分)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2分)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1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1分【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 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资讯:2019年高考时间 2019年高考重点考察内容

  12月高考热点:高考报名、艺术类统考

  2020高考改革最新方案相关政策

  高考改革:3+3模式的改革带来了哪些变化?

  新高考“6选3”该如何选择科目 部分省暂缓新高考改革是务实之举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