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16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三)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 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4分)

  (2)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

  (2)“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8/分)

  踏莎行 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回塘:意即曲折回环的池塘。别浦:即江河支流的水口。

  1.从诗句的字面内容看,这首词吟咏的对象是( )(填入一种花卉名)(1分)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中用“杨柳”、“鸳鸯”来渲染,岸上、水中,一绿一红,色彩鲜艳。

  B.因为“绿萍”,所以“莲舟”不能来,美丽不能被人发现。诗人以此暗指自己之不被用是由于被人阻碍。

  C.“骚人”,即可指屈原,也可指历史上屈原似的文人墨客。

  D.诗歌借景抒情,寄托个人身世的感情,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3.“断无蜂蝶慕幽香,线衣脱尽芳心苦”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1分)荷花

  2.(3分)C.(A.不是“渲染”,是衬托。 B..不是“绿萍”,是“涨断”。D.不是“借景抒情”,是“托物言志”。)

  3.(4分)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诗人借助对“蜂蝶”、“红衣”的描写,想象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但是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却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里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到头来得到的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艺术手法1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7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峰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文哪一句词完成了上景与下情的过渡?(1)

  2.上阕写景,一个“异”字领起。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突出了西北边镇什么特点?(3)

  3.下阕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发怎样的情怀?(3)

  【参考答案】

  1.浊酒一杯家万里。

  2.首句点明“塞下”这一地域性特征,由“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图”,突出了边塞关山时刻备战以防不测的特点;

  3.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是说现在敌军未退,边境未宁,尽管厌战思归,但又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

  浣溪沙 (明)刘 基

  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夕阳江上雨余天。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战场开尽是何年。

  1.这首词写的是 (季节) (时分)所见的农村景象。(2分)

  2.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2分)春季(春天) 傍晚(黄昏或夕阳西下) 每空1分。

  2.(4分)表现手法:①采用逆转反衬手法,上阕写乐景,下阕写哀景;②采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③采用反诘手法,描写议论结合,篇末点明题旨。作者情感:①对连年战争的不满和谴责;②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期盼战场早日化为良田。表现手法2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分析作者情感2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①答案: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②答案: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汉  杜甫   旅夜书怀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江汉》尾联化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

  (1)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江汉》诗中“乾坤一腐儒”的“腐儒”形象。(2分)

  (2)有人说《旅夜书怀》的颈联和《江汉》中的尾联都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认为呢?请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漂泊天涯的儒生;年迈多病的老者;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诗人;怀才见弃的文人。

  (2)同意,《旅》诗中说,“名岂”这两句运用反问和反语,说“我的诗文写得好,但哪里因此就受到了世人的推崇?做官倒应该因年老多病而退休”,以此来表达诗人在仕途上的辛酸与不平。《江汉》诗中颈联写到“落日心犹壮”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但仍不被重用,结尾两句借用典故,说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不同意。《江汉》诗的尾联没有怨愤之情。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希望自己像老马一样实现自己的价值,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流露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傍晚 西风②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6分)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元)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此曲前八句展现了春天诸景,将景物的 和 两个特点融为一体。(2分)

  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壮美、壮阔、开阔等,秀丽、秀美、柔美等(答对一点得1分)

  2.①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对比,乐景写哀情,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②前面的“渡口”“江口”已透出别情,渡口、江口古来就是送别的场所(王献之就是在秦淮河渡口一别爱妾桃叶,白居易也有“浔言江头夜送客”的诗句。)(一点2分)

  【9】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题目。(7分)

  水龙吟  (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3分)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4分)

  【参考答案】

  (1)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2)章词中之“泪”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玉人)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盈盈”给人以热泪欲滴之感;苏词中之“泪”也是用来比喻杨花,“点点”给人以热泪洒落之感,情感更为沉重。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贬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朝廷就是他的郎。)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1.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 ,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像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主要描写 ,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从诗句描写内容方面答题)(2分)

  2.诗人写景,往往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试以“柳花惊雪浦”一句为例加以赏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2题。

  忆秦城?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1.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一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3分)

  2.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自然景物 人的活动

  2.颔联写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铺了一层雪。诗人不禁大为惊奇。此句 “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与诗歌所展示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3.其一:“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其二: “又还寂寞”是直接抒情,突出的表现了词人失去亲人和故乡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等复杂难言的心情。这一笔抒情统领全诗之景,从远景乱山、归鸦、暮色,到近处的落叶、秋风,寂寞之景,皆体现寂寞之心,含蓄而深沉。结句抒情,尤其是“又还”一词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

  4.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象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