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8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及答案(3)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0-24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官名。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封建时代如果官员的母亲去世,官员就必须离职守孝,这种行为称为“(丁)母忧”。

  C.岱宗,即泰山。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因地处东部,又称东岳。

  D.追赠:加封官职、勋位等,一般用在表扬对政府或社会有重大贡献的生者或死者。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文中“嘉靖”也是年号纪年法,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

  B.“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C.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任命官吏和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D.古代授予官职的词有“征、辟、荐、除、授、赏”,提升官职的说法有“升、擢、拔、晋、加”,降低官职的说法有“谪、贬、放、窜”。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迁,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比如: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除:任命,授职。迁:调动官职,都指提升。

  14.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豪右,指恃权乱法的豪门大户。右,右族,封建时代以右为上。汉代,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金代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北宋。

  C.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一般为虎形,分左右两半,一半交给将帅,一半由皇帝保存,两个虎符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D.助教,古代学官名。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监祭酒、博士教授生徒。其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学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

  1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史”泛指我国古代典籍。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

  B.“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出”与“除”在这里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D.“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或贤才失时未遇。文中指高祖还没

  1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代科举考中的秀才有时也沿用此名,也可以解释为优秀的人才。

  B.庶子,官名,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晋以后为太子官属。也指妾生的儿子或者正妻所生的长子以外的儿子。

  C.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从中央官员中选举产生。

  D.辅,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辅,汉景帝、汉武帝时,京畿官左内史、右内史、主爵都尉共同治理长安,所辖地区就是三辅。

  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適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此处实指王位的继承人。適,通“嫡”,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

  B.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重大的事情请求时。

  C.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的老人。

  B.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词:皇上死曰崩,王宫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C.“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的常见现象,加官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D.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在女子20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随即以簪插定发髻。

  参考答案:

  1.C 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出”是驱逐、放逐的意思,指京官外放。“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

  2. 答案A 解析文帝、武帝是谥号,不是庙号。

  3.C。(“迁”在本文中也是指升职。)

  4.B(解析:女15岁取字)

  5B(3分)(解析:“左迁” “谪”降职。)

  6.B(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7.C(赠,是指死后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8.C【解析】席:供人坐卧铺垫的用具

  9.A (“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10D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谥号不一定都是带有褒奖意义的,“厉”是贬义。)

  11.(3分)D(“追赠”只能针对死者。)

  12.C 任命官吏说法错误。

  13.D(迁,也有贬谪,放逐的意思。比如~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14.参考答案:A“豪右”是豪门大户, “恃权乱法”错误。“封建时代以右为上”表述不准确。

  15.C 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出”是驱逐、放逐的意思,指京官外放。“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

  16.【答案】C

  17.C【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

  18.D“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在女子20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错,女子15岁行笄礼.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