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5)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0-08
中一、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C.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与否对“西方的社会制度”不起作用,故A错误。C说法不符合史实。D时间太久远,况且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并未引起西方社会制度的大变动。只有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导致了世界各地人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怀疑,故B正确。
【答案】 B
2.“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D.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材料中强调的是“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关税壁垒”,故日本制定大举侵华的外交政策的背景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答案】 C
3.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
A.九一八事变
B.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C.七七事变
D.“二二六”政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涉及“满蒙问题”,而且是关东军的侵略行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答案为A。
【答案】 A
4.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青年大量参军,母送子、妻送郎的场景比比皆是。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法西斯主义的狂热和军国主义的煽动
B.日本人把参军作为解决失业的选择
C.日本利益受到别国威胁,保家卫国
D.反击美英的禁运与封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体现了日本人在卢沟桥事变后积极参军的局面,而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经济危机后法西斯军部和军国主义的大力煽动,极力鼓吹对外扩张。
【答案】 A
5.二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B.希特勒出任总理,德国走上独裁扩张的道路
C.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
D.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军备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希特勒的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答案】 B
6.1933年德国颁布的禁止组织新的政党的法律规定:“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纳粹党)作为唯一的政党存在于德国。”这一规定表明( )
A.德国是一个由工人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德国不容许资产阶级政党的存在
C.纳粹党要独掌国家大权
D.希特勒禁止成立新党,允许旧党存在
【解析】 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实行纳粹党一党专政和希特勒的个人独裁,确立了发动战争的政治体制。
【答案】 C
7.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相同因素是( )
A.民族复仇情绪不断增长
B.人民群众受骗上当,给予支持
C.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极权统治
D.法西斯党在社会选举中成为胜利者
【解析】 本题是归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事件相同特征的认识、比较和进行归纳的能力。解答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的中心词“相同因素”。通过分析,A、D两项符合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情况,但与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势力建立独裁专制统治不符合,所以不具备共性,应该予以排除;B项的表述不够准确,也应排除;C项是三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共同因素,因为在经济危机造成国内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保护自己。
【答案】 C
8.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的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
A.纳粹党通过国会选举成为执政党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得了德国人的普遍支持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获得了广泛支持,通过国会选举上台,因此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的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答案】 A
9.欧洲的军事和外交均势被彻底打破的标志是( )
A.德国开始大量扩军备战
B.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
C.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D.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地区
【解析】 本题是判断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所反映本质问题的认识、理解和判断的能力。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维护欧洲军事和外交均势的是凡尔赛体系,而该体系是建立在对德国制约的基础上的,其中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就是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德国开始大量扩军备战即意味着德国突破了该体系对自己的限制,从而使建立在凡尔赛体系之上的欧洲均势被彻底打破。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所反映的问题只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加强,可以排除。
【答案】 A
10.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 )
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
②建立起法西斯党的一党专政
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选择能力,主题干要求“区别”,经分析可知:②是德、意特点,日不具备。④是德、日共同点。①③符合日本。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党卫军完全是德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绝大多数是“很普通的人”,他们是在特殊的条件下成了罪犯,因为有一个犯罪的国家在鼓励他们这么做。假如这个国家声明,杀人本身虽然残酷和不人道,但最后是为了一个更高尚的“善良”目的,那么人类道德的纽带显然就不能强大到阻止数百万人做出犯罪的行为。那些犯罪者很大程度上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犯罪。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凶手。假如一个犯罪的国家打破了正义和非正义之间的界限,每个人都会受到威胁。人类的天性是脆弱的。我们大家的体内都有一位希姆莱和一位孟格勒,有一位艾希曼和一位海德里希。……罪恶的纳粹国家制度,混淆了正义非正义的界限,使人们无视人类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成为法西斯的帮凶。
——[德]吉多·克诺普《党卫军档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通德国人”变成“罪犯”的“特殊条件”。
(2)党卫军作为德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
【解析】 第(1)题综合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材料提到的纳粹党的欺骗性宣传及普通人道德理性丧失等回答。第(2)题实际上是要求回答对此的认识。
【答案】 (1)条件:①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德国社会的深刻矛盾;②《凡尔赛和约》激发的民族仇怨;③纳粹党的欺骗性蛊惑宣传;④普通人道德理性的丧失和自私心理。
(2)教训:①不公正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②靠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成就自己的强大是不道德的。③种族主义是反文明的罪恶行径。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让该死的《凡尔赛和约》见鬼去吧!我们的武器现在世界一流,这是欧洲和世界第一流的军队,德意志已经真正复兴了,万岁!从耻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仅仅二十年啊,德意志重新站起来了!让世界看看吧,德意志是永远打不倒的汉子!(全体欢呼,德意志万岁!!元首万岁!!)这是什么问题,这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德意志是真正的优秀民族!
——希特勒演说词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已规定,德国不得在莱茵河左岸、也不得在右岸50千米地带拥有防御工事或军队。希特勒违背这一规定的做法是一次最具战略意义的行动:法国联盟体系以法国军队易进入中欧为基础;随着莱茵兰的被重新占领和立即动工的齐格菲防线防御工事的建立,法国不再易进入中欧。法国被切断了与其盟国的联系,而德国的力量却大大增长,因为它的命脉不再因非军事化的莱茵兰而处于易受伤害的境地。总之,希特勒对莱茵兰的突然行动意味着彻底打破了欧洲军事和外交上的势力均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希特勒为什么利用《凡尔赛和约》向德国人进行宣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希特勒在欧洲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其影响怎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注意材料一中的两类信息的出现,一是“该死的……见鬼去吧!”“耻辱”,反映出对《凡尔赛和约》的诅咒;二是“世界一流”“优秀民族”,反映出对德意志民族的颂扬。由此可判定希特勒借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引起人们的共鸣。第(2)题,关键信息是“希特勒对莱茵兰的突然行动意味着彻底打破了欧洲军事和外交上的势力均衡”。
【答案】 (1)因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以此进行宣传,比较容易引起德国人的共鸣。
(2)军事行动: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影响:打破了凡尔赛体系下欧洲的暂时均势局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