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15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华夏文明之源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但是,它既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它只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系统。说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不确切的。甲骨文在当时只是作为一种占卜的工具,字也绝对不是当时存在的所有的字,却表现出成熟和发达的文字系统,是任何一种古代文明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的。所以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在甲骨文以前一定还有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那么,甲骨文以前的文字面貌究竟如何?

古书中说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说文解字序》中也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不过这只是传说,任何一种文字的诞生绝非一人一手之功,汉字的出现必定是先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历经长期的摸索使用,然后累积发展、约定俗成的结果。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极有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

最早的汉字在哪里?更多的来自地下考古资料,展现出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大量线索:不仅有商代前期,相当于夏代的遗物,还有属于更早的种种考古文化的资料。

在公元前4000年的仰韶文化和其后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都曾发现有不同的刻划符号。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和大朱村出土的陶器上,其中有些与甲骨上所见的字类似。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看,这些陶器上的刻划符号与汉字的产生、发展应该有着很大的渊源关系。裘锡圭等著名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肯定它们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这种陶符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另外一项关于早期文字的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在距今约4000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历史学家张政先生看过发现于陶寺遗址的一个扁陶壶照片、摹本以及墨线图后就断定:“这个字同大汶口文化陶文、殷墟甲骨文和现在通行的汉字属同一个系统”。这反映出四千多年前即最迟在夏代前期,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已经用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些地区了。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汉字本身是土生土长的自源文字。大约从夏商时期开始,它已经能够出色地记录汉语,承载灿烂的中原文明,并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虽然汉字在甲骨文之后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民族符号,是将我们维系在一起的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标识。

1.以下关于中国汉字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学者许慎认为仓颉创造了文字,不过在他看来,“文”“字”有别,“文”只关涉汉字的外形,而“字”则形声兼具。

B.不少传说和古籍都以仓颉为汉字创造者的观点并不正确,他对汉字发展做出了特大贡献,在整理汉字方面集古代之大成。

C.山东莒县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汉字的产生、发展应有密切关系,被有的学者看作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D.朱书文字被断定与甲骨文、现在通行的汉字等属同一系统,说明最迟在夏代前期,汉字已用于黄河中下游一带。

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骨文当时只是一种占卜的工具,字只有当时存在的部分字,却有着成熟、发达的系统,这些事实证明甲骨文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B. 任何一种古代文明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完整的文字系统,一种完整的文字系统的形成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

C. 汉字的出现是先民在历史发展中历经长期的摸索使用,然后累积发展、约定俗成的结果,绝非一人一手之功。

D.学者们依据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划符号及山西出土的朱书文字断定汉字本身是土生土长的自源文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者们探寻最早的汉字,主要依据地下考古资料,包括商代前期的遗物和属于更早的种种考古文化的资料。

B.大量史料证明,汉字在甲骨文之前已经以各种刻画符号陶符的形式出现在各个文化分支的陶器上,呈现出早期文字的雏形。

C.汉字从夏商时期开始,已能出色地记录汉语,承载灿烂的中原文明,并将它辐射到周边民族地区,从而推动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进步。

D.汉字能成为中国特有的民族符号和文化标识,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以固有的的特色和基本语法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少时,日记书数千言。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元泰定四年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狷直忤物,十年不调。会修辽、金、宋三史时,维桢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官欧阳元功读且叹曰:“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将荐之而不果,转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擢江西儒学提举,未上,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张士诚累招之,不赴,遣其弟士信咨访之,因撰五论,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又忤达识丞相,徙居松江之上,海内荐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酒酣以往,笔墨横飞。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维桢谢曰:“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明年,复遣有司敦促,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御,曰:“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帝许之,赐安车诣阙廷,留百有一十日,所纂叙便例定,即乞骸骨。帝成其志,仍给安车还山。史馆胄监之士祖帐西门外,宋濂赠之诗曰:“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盖高之也。抵家卒,年七十五。

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昆山顾瑛为诗文友,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方外友。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维桢徙松江时,与华亭陆居仁及侨居钱惟善相倡和。两人既殁,与维桢同葬干山,人目为三高士墓。 (节选自《明史•杨维桢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造门纳履无虚日 纳履:穿鞋,借指辞别。

B.所纂叙便例定,即乞骸骨 纂叙:撰写。

C.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 蹈海:跳海

D.史馆胄监之士祖帐西门外 胄监:监察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B.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C.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D.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维桢朋友甚众甚杂,在松江居住时,经常与朋友饮酒赋诗属文,吹弹伴奏咏唱中,宾客皆翩翩起舞,以为是神仙中人。

B.杨维桢年少时,他的父亲在铁崖山中修筑一楼,然后拿走楼梯,让维桢在楼上读书,时达五年。维桢因此养成了急躁耿直的性格,易与人不合,以至于十年都没有升职。

C.杨维桢淡泊名利,张士诚多次聘请他,他坚持不就;太祖召集诸儒士编纂礼乐书,维桢辞谢,并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呈,以明其志。

D.杨维桢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诗风奇谲瑰丽,独步一时,诗体被称为“铁崖体”,其古乐府诗、论文等被当时大家如宋濂等高度称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5分)

(2) 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5分)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