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航

2017年高考生物: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4-08

9.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新鲜猪肝研磨液、唾液,一段时间后测得底物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乙表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曲线甲与曲线乙对照反映了无机催化剂具有专一性

B.曲线丙表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曲线甲与曲线丙对照反映酶具有专一性

C.曲线丙与曲线乙对照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D.曲线甲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唾液淀粉酶与该底物不能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解析】选A。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由图分析,催化效率丙>乙>甲,则三条曲线对应的条件是:甲为唾液,乙为二氧化锰,丙为新鲜猪肝研磨液。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曲线甲、乙对照不能得出无机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同理,曲线甲表示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曲线丙表示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二者对照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正确。和乙相比,丙催化的时间短,效率高,因此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 曲线甲不下降的原因是酶具有专一性,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D正确。

10.利用麦芽酿造啤酒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PPO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

B.相同温度时,pH 7.8的酶促反应产物比pH 8.4的少

C.在制备麦芽过程中应将反应条件控制在温度80 ℃、pH 8.4

D.高于90 ℃,若PPO发生热变性,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变性越快

【解析】选C。在温度80 ℃、pH 8.4的条件下,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高,降低啤酒质量,C错误。

11.下表是其他条件均为最适情况下探究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的相关实验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一(乳糖浓度为10%) 实验二(酶浓度为2%) 酶浓度 相对反应速率 乳糖浓度 相对反应速率 0 0 0 0 1% 25 5% 25 2% 50 10% 50 4% 100 20% 65 5% 200 30% 65 A.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

B.实验二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会增大

C.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 ℃,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

D.实验的自变量是酶浓度,实验二的自变量是乳糖浓度

12.如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

【解析】选C。首先根据曲线变化判断乙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丙曲线代表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甲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故在A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降低,故A错;图中E点代表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酶的最适pH,故B错;酶的保存应该在最适pH、低温下保存,故C对;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故当用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时,高温时反应速率不会为零,故D错。

13.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_______(生理过程)。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 h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用化学物质阻断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___________,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________。

【答案】(1)细胞呼吸 ATP和ADP相互转化迅速

(2)腺苷

(3)受体细胞仍能接受部分神经信号(或受体细胞的膜电位仍会发生变化) ATP的受体

14.新的研究表明,专性嗜热菌株的嗜热酶在处理食品和造纸工业废水、芳香族化合物、氰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机难降解物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降解污染物过程中由该酶催化的反应与未使用该酶的非催化反应的自由能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化学反应时必定会经过一个过渡态——活化络合物。过渡态具有比反应物分子和生成物分子都要高的势能。催化剂的实质就是与反应物分子结合,改变过渡态的势能,图甲中a和b中为催化反应活化能的是________,酶可以很大程度地________反应活化能。

(2)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少数酶属于________,影响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所有的酶都________(填“有”或“没有”)调节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答案】(1)a 降低

(2)RNA 温度和pH 没有

15.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直径4 cm、厚度0.5 cm的马铃薯块茎圆片若干,随机平均分为三组 组别

步骤 1组 2组 3组 1 mol/L的HCl溶液 浸泡5 min —— —— 1 mol/L的NaOH溶液 —— ① —— 蒸馏水 —— —— 浸泡5 min 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去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多余的液体 3%的过氧化氢溶液 5滴 5滴 5滴 及时观察现象 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 ② (注:“——”表示不做处理。)

请分析作答:

(1)表格中的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2)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项)。

(3)及时观察时,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是因为___________。

(4)放置几分钟后,该组同学发现3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竟然有少量气泡产生。请分析:3组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1、2组有少量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解析】(1)对1、2、3组马铃薯块茎的处理分别是用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浸泡,且浸泡时间均为5 min,故①是浸泡5 min。1、2组马铃薯块茎分别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处理后,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后不产生气泡,说明强酸和强碱影响了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3组马铃薯块茎没有用酸和碱处理,该组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强,会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从而产生大量气泡,故②是有大量气泡产【答案】(1)浸泡5min 有大量气泡产生

(2)马铃薯块茎圆片的大小、浸泡时间(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用量、观察时间等)

(3)强酸、强碱使马铃薯块茎圆片表面的过氧化氢酶失活

(4)过氧化氢分解完毕 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气体得到积累,形成少量气泡(浸泡时间短,HCI、NaOH只破坏了马铃薯块茎圆片中部分过氧化氢酶的结构,使得过氧化氢分解减慢,放置几分钟后气体积累形成气泡)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